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税务部门坚持扶贫先扶志,帮助贫困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帮扶村有了种养殖产业基地,旧貌换新颜;帮助贫困户办小店、做生意,燃起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热情。这些税务扶贫的小故事,每一个都充满暖意。
一颗酸柠檬酿出甜日子
“柠檬果开始入市销售,我们的付出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回报。”6月,在投入了辛勤与汗水后,柠檬第一季收成开始分红,数着手中的一摞红票子,陶武明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和妻子一年的务工收入加上种植柠檬分红预计有3.6万余元。
今年58岁的陶武明是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宝盖村3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早些年因学致贫,勤劳的他即使每天早出晚归,但仅靠种地的微薄收入仍难以供养3个正在上学的子女。壹圣天农业发展公司在当地成立后,他是村里第一个决定以土地入股柠檬基地的村民,如今和他一样取得工资和土地分红的还有宝盖村余户村民。
年初,为充分利用宝盖村沿潼柏路的优势,搭上世界三大顶级柠檬产地之一柠檬发展核心区柏梓镇的发展快车,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潼南区税务局驻宝盖村扶贫工作队多次向柏梓镇*府及区农业农村委汇报沟通,对潼柏路沿线的土壤结构进行分析,规划出适合种植柠檬的土地。并联系到成都的企业家吴建明在宝盖村一到四社流转土地亩,成立壹圣天农业发展公司种植柠檬。产业引进后,驻村工作队协助企业联系重庆汇达柠檬科技有限公司,寻求适合发展的柠檬品种及柠檬种植技术,1万株尤力克柠檬大苗成功定植。
为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驻村工作队与壹圣天农业发展公司采用“土地+劳动力”入股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分红”的模式,实现农户、企业共同增收。
潼南区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陈又麟(左二)入户为村民讲解产业发展规划及土地入股优势,号召村民加入柠檬产业发展。唐浩/摄
最初实行股权化改革的时候,村民却并不买账。
“我不愿意入,没有土地流转金可靠,万一亏了怎么办?”“分红说起好听,要进得了钱包才行,就怕大家的辛苦打了水漂。”“我保留意见,先听听大家的想法。”土地入股动员会上,村民各持己见,大部分村民担心即使定植当年挂果的尤力克柠檬大苗,头两年挂的柠檬果也不能上市销售,收入没有保障。
“我们知道大家担心的问题,我们也在和区农业农村委联系,寻找可以套种的蔬菜项目,降低大家的风险。公司也愿意提高保底分红的金额,至少保证大家土地流转金,我们一起渡过前两年的难关。”潼南区税务局驻宝盖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又麟耐心地讲解产业发展规划,试图打消村民的疑惑。
“我觉得可以,没有资金和技术,靠着公司发展总比单打独斗强,入了股我们还能够分得更多。”陶武明在会上这么说,事后第一时间他以自家5.98亩土地入股,签下了土地入股协议书。
随后一年,在扶贫工作队及陶武明等人的带动下,宝盖村户村民(其中贫困户23户)签订了土地入股协议。驻村工作队协助企业联系区农业农村委根据土壤结构、气候、作物特点等,在柠檬地里间种冬瓜、青菜等蔬菜,增加村民收入,解决前两年种柠檬收成少的问题。“贫困户愿意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参与生产经营,就要想法设法保障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分享产业增值的收益。”陈又麟说道。
通过发展柠檬、花椒、中药材等种植产业及养猪业,年底,宝盖村75户人实现整村脱贫。
潼南区税务局驻宝盖村第一书记陈又麟(左一)到重庆市潼南区壹圣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柠檬种植基地察看柠檬种植及挂果情况。唐浩/摄
今年6月,柠檬冬果实现了销售,10月又将迎来夏果的丰收。从短期来看,规模化的种植赚了些钱,但受市场影响大,加上今年疫情影响,降低风险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错峰上市,补足销售上的短板,柠檬才真正卖得好、卖得出去,才能保障村民的收入。”重庆壹圣天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吴建明说道,建柠檬冻库和交易中心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方,而柠檬冻库和交易中心,除了需要土地流转外,还必须众多种植户抱团发展。
在初步确定了柠檬冻库及交易中心规模后,驻村工作队多次向柏梓镇*府及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汇报联系,协助企业流转土地。在*策的支撑下,余亩土地规划顺利进行,柠檬冻库和交易中心开始修建,30家柠檬种植户加入潼南柠檬联盟体,柠檬种植新一轮的发展拉开帷幕……
油房村的“领鹿人”
“我现在领养了34只鹿,前几天新添了4只鹿崽,隆源鹿场给我奖励了元。”正在圈舍里给梅花鹿喂食的李志林说道。圈舍内宽敞卫生,食槽外堆满了新采摘的桑叶和艾蒿,毛色斑斓的梅花鹿机敏俏皮、温驯可爱。
现年53岁的李志林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油房村的村民。李志林患有先天性脚踝大骨节病,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做了4次手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但仍没有根治。媳妇受不了家里的贫穷,离他而去,家里只剩下他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父亲年事已高,生活的重担便落在了李志林一人身上。为了养家糊口,李志林多次外出找工作,皆因疾病被拒之门外。年,李志林开始种植袋料香菇,以此维持生活。年,李志林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
年,国家税务总局宁陕县税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油房村,税务干部屈昭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摸底工作中,李志林的情况被驻村工作队记在了心里。得知李志林想扩大袋料香菇种植规模,但是苦于没有资金,驻村工作队帮他申请了脱贫贷款5万元,并多次邀请县农技站的专家指导李志林种植技术。
经过近两年的辛勤付出,李志林的袋料香菇种植规模大了、产量也高了,规模由袋扩大到1.5万袋,年纯收入达到1.3万元。
随着袋料香菇种植步入正轨,驻村工作队鼓励李志林多种经营。于是,李志林又种起了茯苓、猪苓,还养了4头母猪。年,李志林被宁陕县委、县*府评为“脱贫攻坚自强标兵”。
受表彰后的李志林劲头更足了,除了打算再扩大袋料香菇种植外,还想搞其他产业。驻村工作队知道他的想法后表示支持,并几经奔走,打听到隆源梅花鹿养殖基地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正在寻找“领鹿人”。
经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养殖基地与李志林达成了合作,基地负责提供出栏梅花鹿和技术培训指导,李志林负责日常养护,基地每年支付每只鹿元领养费,领养期间梅花鹿如果产崽每只鹿崽奖励0元。
合作达成后,李志林成立了合作社,拿出全部积蓄建设鹿场。宁陕县税务局捐赠了2万元资金,油房村将村集体资金22万元入股作为启动资金。年5月,占地平方米的鹿场建成,首批领养梅花鹿15只。鹿场建成后,宁陕县税务局及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收集资料、完善手续,及时向县农水科技局申请标准化鹿场建设补助,先后为李志林争取到补助资金16.3万元和残疾人创业就业奖补资金元,为李志林后期扩大领养梅花鹿规模提供了资金保障。
随着鹿场步入正轨,李志林不忘带领其他乡亲脱贫。唐纪*是油房村的贫困户,患有淋巴癌,女儿上高中,生活拮据。在圈舍搭建及收购饲料期间,李志林优先雇佣像唐纪*这样的贫困户。村里有近20户贫困户成了李志林的“员工”,务工收入最高的0多元,最少的也有三四千元。“我身体不好,志林没嫌弃我,还让我在他那里做些轻巧活儿,真是个好人呐。”唐纪*感慨地说。
如今的李志林与鹿为伴,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他说:“感谢现在的好*策,感谢税务局和驻村工作队为我找到这么好的致富路。接下来,我计划再养些猪牛羊,发展天麻和猪苓,争取帮助更多的乡亲。”
从酿皮里“生”出财富
凌晨4点,冬天的村庄还在星夜中安眠,徐达忠一家却早早地开始了忙碌的工作:和面、蒸面、切面、分装……很快,多斤的酿皮制作完成。天刚亮,徐达忠就开着面包车把酿皮送到两个商场、六所高校。11点,各种车辆从近旁的省道呼啸而过,村庄生机勃勃,徐达忠结束一天的工作,踏上回家的路。
徐达忠这样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已有6年多了。6年前,他还在贫困的漩涡中。
徐达忠夫妇原本在上海打工,3年10月,徐达忠父亲罹患胃癌,不得已夫妇俩回到家乡——甘肃省永登县元山村。
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兰州新区税务局成为元山村对口帮扶责任单位。帮扶工作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为贫困户落实好各项保障*策。兰州新区税务局了解到徐达忠一家情况之后,及时上报当地社保局。经核实后,很快他们就被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每月每人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让这个家庭得以短暂喘息,夫妻俩开始考虑做点小生意。
酿皮是当地人喜爱的小吃。在税务部门帮扶下,徐达忠夫妇开始尝试手工制作酿皮对外销售。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流动经营。虽然经营模式粗陋,却让他们看见了摆脱困境的曙光。
年,在推动精准扶贫*策落地的过程中,元山村包括徐达忠一家在内的25户“贫困户”被纳入精准帮扶范围,全部“建档立卡”。兰州新区税务局25名干部与元山村贫困户结对,逐一入户询问、走访调查,摸清致贫原因,制定帮扶*策。
6年时间里,兰州新区税务局帮助元山村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合作医疗、住房安全、自来水等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协助34人办理社保卡,24人办理慢性病门诊卡,10人办理残疾证。
在各方协调下,徐达忠获批5万元精准扶贫免息贷款。他随即到陕西省宝鸡市学习酿皮和调料制作工艺,回家后升级设备,用纯电动机器取代灶火,效率大幅提高,销售规模逐步扩大。
在徐达忠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时,帮扶干部陆小燕手把手教他进行税务申报,帮助清理生产场所,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让小作坊走向了正规化经营。从昔日的流动摊贩到如今渐渐有了稳定的客户,走街串巷的叫卖变成了按订单生产、送货上门,为满足送货需求,三轮车也换成了两辆面包车。每逢夏天的订单高峰期,日营业额可达0元,徐达忠夫妇凌晨一点就得起床备料。
贫困渐次落幕,村庄实现蜕变。年,兰州新区税务局对口帮扶的史喇口村、元山村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徐达忠不仅还清了贷款,生活条件也随之改善,住房从80多平米变成多平米。“现在我的年收入也有十来万元了!”徐达忠笑着说。
来源:新华网、中国税务报、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奇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