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味祛除寄生虫的中药,却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处方用名:雷丸一一多孔菌科雷丸,为中医常用中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雷丸,一名雷矢。味苦,寒,有小*。主杀三虫,逐*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膏摩,除小儿百病。生山谷土中。

”雷丸之名,系依其生境形态与疗雷效而得名。唐苏敬在《新修本草》中云:“雷丸是竹之苓也,无有苗蔓,皆零出,无相连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雷丸条云:“雷丸大小如栗,状如猪苓而圆,皮黑肉白,甚坚实”。“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竹之余气所结,故日竹苓。”

关于雷丸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杨勔中年得异疾,每发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大。有道士见之,日: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遂顿服数粒而愈。”

据《中药传奇》载:相传在古代洛州,有一个叫杨丽的人,患有一种怪病每次与人说话,腹内即发出就像有人回答的声音。患病初期,腹内声音很小,后来声音渐渐变大,数年之后,每次与人说话,腹内回答的声音,犹如两人对面相谈。有一天,杨丽遇到一位道士,二人相谈时,其腹内应答如流,声音之大超过了道士的说话声。道士听后,十分惊奇地问道:“你患此病有多久了?”杨丽回答说:“已有数年之久,初得此病,应声很小,近年应声愈来愈大。不知道家有何方药能治此病?"道士说:“此病乃是应声虫啊!即肠内寄生虫所聚之病,如果长久不治,还要传染给家人。其治法,最好捧读《神农本草经》。读一声,应声虫即回一声,若读到应声虫不应声时,即取该药服下,连服用几回,即可虫除痊愈,杨丽听后回到家里,借来《神农本草经》,认真地读起来。当读到“雷丸,腹内应声顿时失声,她再连续读数遍,仍不见腹中有应声。随后杨丽立即到药店购回雷丸六两,研成细粉,分成六等份,早晚用冷开水冲服。果然服药不到三日,便排出了几尺长的绦虫三条,蛔虫数十条。自此,再言语时,腹内再无回答之声了。杨丽感到很奇怪,又去找到道土,借拜谢的机会问道:“此妙方如何得来?”道士说:“因读唐朝张麓《朝野佥载》一书得知,这是名医张文中所创之法。他曾治好一个名叫文仲的人,那人腹内寄生了许多绦虫,钩虫,蛔虫,经服用雷丸后很快见效,从此此方就载入方书中。”

现代药理研究:雷丸主含蛋白酶,是驱除绦虫、蛔虫等寄生虫的有效成分。口服雷丸粉后,通过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可使寄生虫体蛋白质分解破坏,虫头不再附于肠壁上,从而被排出体外。蛋白酶,又称雷丸素,不耐高温,受热(60℃士)或酸的作用易被破坏而失效。故本品不宜作煎剂。宜打成细粉冲服,其在碱性溶液中使用药理作用最强。

基原:为白蘑科卷边菇属真菌雷丸干燥菌核

别名:竹苓、竹林子、竹铃芝、雷矢、雷实、白雷丸、木莲子等。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有小*。归胃,大肠经。

现代应用

1.杀虫消积。雷丸苦寒,能泻胃热,化积消疳。用于绦虫、蛔虫、钩虫等病,单味研末服用,亦可配伍槟榔、鹤虱、使君子等能增强杀虫之效。小儿疳积,赢瘦身热者,可配伍胡*连,芦荟等清热消积。

2.小儿惊啼,风痫。雷丸性寒,可清心经积热,热去则神安。如《太平圣惠方》之“雷丸浴汤之法,治疗小儿寒热,惊啼不安,即以雷丸配伍牡蛎、*苓、细辛、蛇床子,煎汤沐浴。

3.风疹隐疹。雷丸清热利湿,通腑杀虫,对风疹隐疹伴肠胃湿热诸症尤为相宜。如《太平圣惠方》之丹参散,即以雷丸配伍丹参、苦参、防风、白花蛇等共为细末,甘草*酒调服。

4.治心痛。清代吴仪洛谓:“雷丸杀虫外无他长。”然雷丸同茯苓、猪苓,灵芝真菌之属,当有同功。如《华佗神方》治疗心痛神方,即雷丸配伍鹤虱、狼牙、归心、当归等而成,取雷丸决壅开滞之功耳。

5.治疗瘿瘤。《证治准绳》之“五壶散”即选用雷丸,以增强海藻、昆布、青盐、莪术等消瘿散结之功。

注意事项:雷丸饮片入药,不得蒸煮和高温烘烤;本品宜作散剂,用冷开水吞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