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的最好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1病名认识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中医古籍中对饮酒致病的记载很多,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灵枢论勇》中记载:“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剽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同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间类,不知为之,名曰酒悖也”。《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也有描述:“心中懊恼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目酒疸”。晋代王叔和撰写的《脉经.平杂病脉第二》,书中指出“酒病”之脉“短疾而滑”,首次提出“酒病”之病名。隋代巢元方提出了“酒癖”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中记载:“大饮酒后,渴而引饮无度,酒与饮俱不散,停滞于胁肋下,日久结聚成癖,名为酒癖,其状胁下气急而痛”,另外,本书还根据病位情况、病情轻重、兼夹证等不同提出了与酒相关的病证有22种之多,如酒痔、酒瘕、酒注等。金元时期,医家对饮酒致病有了更多的认识,“酒食所伤”、“酒积”、“酒隔病”等病名均是在这个时期提出的。明代王肯堂撰写的《证治准绳伤饮食》中提出了“伤酒”一词。张景岳提出了“酒鼓”及“酒厥”等病名。中医文献中还记载了酒瘕、酒癞、酒臌、酒嗽、酒哮、酒泄、酒毒喉痹、酒食衄、酒渴、酒毒发等多种病名。
2病因病机的认识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过量饮酒易耗伤精气,云:“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厥论》云:“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支也”,指出过量饮酒伤及脾胃,脾胃日见虚弱,运化失常,而致诸病。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言:“酒性有毒而复太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渍脏腑,而生诸病也”,指出酒为有毒大热之品,饮之过多,易生诸证。《圣济总录》云:“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性剽悍急疾,后食而入,先食而出,能通关节而走肤腠。上古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后世嗜之无节;或饮过度,停积不散,蕴滞于胃,散流诸脉,熏蒸腑脏,令人志乱,乃至不醒,有连日而无所觉知者,甚则中毒,而为酒疸诸热之病也”,提出酒性彪悍,饮酒无节,损伤经脉脏腑,扰乱神志,发为酒疸诸热之病。后代医家如张景岳、李时珍、黄宫绣等均对酒邪治病作了分析,可见,古代中医学对酒邪致病机理已有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综上所述,酒邪致病特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①酒为湿热毒邪,易化火生痰,上扰心神;
②酒为阳邪,其性升散,易扰乱神志;
③酒性辛散,易走窜脏腑,见证多端。
3古代常用治法
《素问病能论》:“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日: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糜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提出了中医第一个解酒方剂:泽术糜衔散。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主张以发散、利小便的方法来治疗“酒病”,言:“只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明代张景岳指出酒邪致病多为湿热上壅之证,主张以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治疗,其《景岳全书》中记载:“酒厥之证,……此湿热上壅之证,宜以抽薪饮之类,疾降其火,火之甚者,仍以梨浆饮、绿豆饮之属,更迭进之,以解其毒”。万全的《万氏家传点点经》根据酒邪致病的多证特点,主张从气血着手,内外并治,分立三十证论治。综合古代医家对酒病治疗方法的分析,大致可分为涌吐酒食法、芳香化浊法、健脾养胃法、消痞散结法及清热利湿养阴等方法。
4中医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研究
目前的解酒方法及药物都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功用:第一,抑制酒精的吸收,加强酒精在消化道的流过效应,降低血中的乙醇浓度;第二,提高肝代谢酶系的活力,加速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消除速率,减轻其对组织和细胞的损害。
5酒方中最常用的单味药
宋歌等统计分析指出,酒方中常用解酒单味药主要有甘草、陈皮、葛根、茯苓、砂仁、人参、生姜、木香、白术、自蔻仁、半夏、丁香、神曲、葛花、黄连等,其中砂仁、白蔻仁、葛花、木香、丁香共奏芳香化湿、解酒行气之效;人参、白术、茯苓有淡渗利湿、醒酒健脾之效;半夏、神曲、生姜、黄连配伍成解酒和胃、清热燥湿之效。另有葛根、陈皮、甘草可在解酒方中普遍适用。
孙龙川对本草著作中有解酒功效的药物进行了归纳,分成三类,清热利尿类、生津止渴类和芳香化湿类。其中,清热利尿类药性多偏寒凉,具有清热、解毒等作用,如西瓜、甘蔗、绿豆芽、赤小豆花、莱菔子等,对饮酒积热,毒伤脾胃,见胃痛、发热、烦渴、小便短赤者,有显著的解酒、清热、利尿等功效。生津止渴类多系果品,其味甘酸,药性平和,有解酒、消食、生津及强壮作用,包括枳椇子、橙子、柑、金橘、杨梅、橄榄、柚、橘、柿、山楂、盐肤子、五味子等。芳香化湿类主归脾胃经,主要含挥发油,有健胃、止呕等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肠管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肠内积气。对于饮酒过量,毒伤脾胃,湿浊郁遏,蕴结中焦,气机失调而致运化失常,见脘腹胀满疼痛、呕酸不思饮食、心神烦乱者,可称得上是解酒、化湿醒脾、调中行滞之妙品。包括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肉豆蔻、丁香、草果、扁豆等。
6复方中药对酒精中毒的治疗研究
祖国医学在酒精中毒的防治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经》、《食疗草本》、《滇南本草》等古书中有不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验方。至今依然在临床广为应用的验方有:葛根散(金·张子和《儒门事亲》)、石膏汤(《普济方》)、
葛花解醒汤(元·李东恒《脾胃论》)、香薷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绿豆甘
草饮《本草纲目》、葛根散《普济方》、葛花丸《普济方》等。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总结取得不错疗效的专方有:王氏的解酒保肝汤,陈氏的软肝消水汤,田氏的慢肝消,蒙氏的益气活血方,倪氏的卷苦肝泰煎剂,乔氏的醒酒保肝汤,喻氏的酒肝乐等。
王旭东(雄黄、全蝎、白豆蔻等)用十味中药研制的“酒仙”胶囊,临床观察最快约10min,最慢约12h即可消除酒精中毒症状,后遗症在1~2d内完全消除。龚维桂研究发现复方枳棋子(枳棋子、葛花、猪苓等)能明显减少乙醇导致的小鼠睡眠时间,保护胃粘膜,降低谷丙转氨酶,明显降低血中乙醇浓度,加快乙醇清除,刘武自拟醒酒止呕汤(神曲、葛根、黄连、吴茱萸、金银花、连翘)对急性乙醇中毒造成的呕吐不止效果明显。
7现代中药制剂
研究表明,葛根素、复方摩香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丹参粉针、醒脑静等中药制剂均为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