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50808/4674436.html山人愚见
看到这个通知,作为“中医人”之一,颇有感触,深感责任重大,遂简述“山人愚见”。
山人愚见
有人说:推动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国家反复下*策,说明中医药的不行。
这种观点,也有他的道理,但不能一概而论。
总不能说国家推动“学雷锋”就说“学雷锋”不好啊,这肯定是积极、优秀的价值观。
国家的推动,应该是对“美好事物”“正确思想”“良好价值观”等的引导。
山人愚见
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
为什么?
因为,中医药不只是“医学”,她还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她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观”和“方法论”。比如“阴阳学说”,是中国人朴实的“认识观”的一种体现,可以将事物“一分为二”“一分为三”地认识。
而一个家庭、民族、国家,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内涵,才能引起共鸣。
学中医的,其实相当于学了多个专业,比如“医学”“文学”等等。
这次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更加应该重视、传承、发展中医药。
山人愚见
任何一门事业的发展,人才始终是最关键的。
中医药有其特殊性,非常有中国人的特色,比如“门派”“文人相轻”等等。
常常有人把中医分为“民间中医”和“学院派”,我作为“学院派”的小混混,也深有感触。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但是,不是所有的“民间都是高手”。
许多人说“学院派”都“西化”了,“学院派”不会看病……
这些观点,多少有些片面。作为初学者,我们的态度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以中医经典为中心进行学习,身边有长处的、有能力的,我们都虚心学习。
作为中医药教师,以“传承国医、弘扬国粹”为己任,努力夯实基础,认真对待每一位想要学习国医的学生、朋友。
山人愚见
我一直觉得中药方面应该大有作为。
在中药开发方面,我们可以适当向日本学习,需要脚踏实地,追求品质。
中药的疗效不差,只要医生会用,许多时候也是立竿见影、效如桴鼓。
中药发展好了,既可以防治疾病,又可以精准扶贫,真是利国利民。
山人愚见
发展中医药,国家投入的不少(我只了解教学这一块),只是购买了大量的设备,需要进一步充分利用起来。
长沙的大街上,中医馆也越来越多,有的红红火火,有的门可罗雀。
医馆的发展,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健康观念密切相关,但是,关系最大的,还是医馆的诊疗水平,包括医生水平、药材质量、服务环境等等。核心是医生水平。
医院、医馆,对老百姓防病治病,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也要防止唯利是图机构的滋生。
山人愚见
“中西医结合”,是多么难的话题。教学的时候,中医老师讲中医的,西医老师讲西医的,至于到底怎么“中西结合”,主要看同学们的造化。
临床见习、实习,能进行中医查房、带教的地方不多。
我当年本科实习的时候,临床主要是西医为主,很少有中医方面的带教,就算在写病历的时候写中药处方,多半也是现成的“协定处方”。
中医有中医的思维方式,西医有西医的思维方式,“中西医结合”,不论是教学,还是临床,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山人愚见
“西学中”很有必要,但是,难于上青天。
临床上,80%的中成药是西医开出来了,但是,中成药是中药做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难道开中成药的西医都很了解中药吗?如果不了解,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中医药吗?
但是,在临床实践当中,想要西医学习中医,90%都做不到。一来,大家都忙,没时间学习;二来,大家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方式,若要接受新的思维方式,必定需要强大的冲击才行(比如中医“力挽狂澜”“起死回生”,而这样的机会又有多少)。
目前,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中医药课程是“西学中”最为可行的。医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充裕,学习态度较为端正,对中医药较为好奇,但是,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优秀的中医药教师,能够通俗易懂地将中医药知识讲授给学生。
山人愚见
一个民族,需要优秀的英雄,一个行业,需要优秀的榜样。
国家每年都会评许多“大师”“人才”“学者”,出发点无非也是想给行业多立一些榜样。
我们都很尊重榜样,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大师”“人才”“学者”的,我们也同样尊重。
医院,确实可以建立一个中医药“榜样科室”,比如我以前学习过的地方——医院芳村分院中医经典科。他们不论是中医药理论学习、临床业绩、医患关系、知识竞赛,还是学术影响,都可以称得上是“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带动其他科室、医院的发展。
山人愚见
事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团队,但是,团队的组合最为关键。
许多团队虽然比较大,但是,不够团结,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也说不上是谁对谁错,如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且做自己喜欢的事,恐怕很难,需要领导层面的协调。
中医药的教学、临床、科研团队,也都如此,在组合团队的时候,可以尝试双向选择:领导层面大致筛选团队成员、职位,成员自愿选择在团队中的职务、职能。
山人愚见
中药材的评价、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应该充分联合,也是“产-学-研”联合的一种表现。
老百姓种植中药材,是好事,种好了,可以“精准扶贫”,可以“名利双收”,可是,种坏了、种错了呢?种了卖不出去呢?后果很不好,既不利于老百姓的创收、生活,也不利于中药材的生产,不利于中药材市场的稳定。
所以,在鼓励老百姓种植药材之前,最好先把中药材的品种、种植技术、产品销路捋清楚,虽然是市场经济,尽量做到让老百姓放心种,无后顾之忧。
只有好的中药材,才能满足国内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只有国内发展好了,才能进一步“一带一路”。
山人愚见
中医药的医疗服务不是很赚钱,所以,但这也是其“廉”的体现。
价格是一把“双刃剑”:价格太高,对患者不利;价格太低,对医疗机构不好。
在现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希望“医保”能“出手相助”,让老百姓能享受到合理价格中医药服务,又不至于消费不起。
当然,中医药服务不只是养生保健,更多的需要治疗效果。
山人愚见
中医药有许多“宝贝”,如果确实有效,应该运用知识产权加以保护。
当然,也期望更多人能把“宝贝”传承下去,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智慧、幸福的传承。
古代经典也有很多宝贝值得挖掘,最典型的就是日本人所谓的“汉方”,基本都是源自《伤寒杂病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实用、有效的“宝贝”也不少。
国家对于“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其实,也是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山人愚见
传统文化是中医药萌生、传承、发展的土壤,因为,文化和人们对事物、对健康的认识观、方法论是一致的,所以,没有传统文化,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比如,以前老百姓都知道阴阳、五行、节气,而现代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你在给他解释中医药的时候,他有“传统文化断层”,他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他一般都很难接受,他甚至会认为你这是“封建迷信”。
提高中医药的法治水平,也是很有必要的。
中医药是一个很奇怪的行业,可能是从业人员太多,鱼龙混杂,骗子也很多,而且,有些时候,越是骗子,他越能说,他可以不要脸地随便乱说,满口胡言,说得我们都不知道他是不是“骗子”了。
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力,拿个“地蚕”当“冬虫夏草”高价出售,拿个“皖贝母”当“藏贝母”高价出售,这些人一心只顾赚钱,坑蒙拐骗,也坑了中医药,可耻至极。
山人愚见
医院、部门,中医药或许只是“陪衬”,这也不能总怪组织,只能怪中医药人不争气。
当然,也感谢组织的厚爱,至少,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
图片:网络/山人文字: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