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调理水肿的重要方法附语音 [复制链接]

1#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我们看原文:“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这段话的意思非常简单,“因于气”,“气”指代是风邪,因为风邪所伤,就会引起浮肿。“四维相代”,“四维”指的是我们过去几节课所讲的:“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这是“因于寒”;“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这是“因于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这是“因于湿”。第四个是“因于气”,后来的很多注家认为,这里的气指的是风气。寒、暑、湿、风,四个气,这四种邪气相互交替而伤害人体,就会产生阳气衰竭,整段话就是这样的意思。这段条文非常短,但是有几点需要请大家注意,因为前面都是“因于寒”、“因于暑”、“因于湿”,最后“因于气”,很多人问这个气是不是指的是气郁?气机不通或者是气虚?不是这意思。这里的“因于气”就是风邪,因为《阴阳应象大论》里面所讲的“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所以,前后文要联系看——这叫“以经解经”,就理解为这地方的风和气,它两个是相通的,是一个意思。(请
  

所以,我们看到好多祛除水肿的方剂大多数都是辅助阳气,让气的动能增加,所谓的气的动能增加,实际上就是增强、恢复身体的代谢功能。身体的代谢功能,按照中医的眼光看来,可以理解为“气化”,就是气的这种运化。张仲景一般用五苓散、猪苓汤还有苓桂术甘汤,等等,这些方剂来治水肿。这个肿是因为水聚集引起的,什么能够推动水液代谢呢?那就是气,气的流动,就是风。我们身体自然而然会有这种风气,也就是这种气的动能所产生的一种运化。这个东西,中国古人把它叫做“气机”,其实很多词汇是互通的,也叫做风。我们看印度的医学,印度医学认为身体是“四大”——地、水、火、风,所组成的。“地”就是固体,像骨骼等;“水”就是水液;“火”就是火,就是动能,就是阳气;“风”就是风能,就是动的,这种让身体气机能够产生动的这种能量。这叫地、水、火、风,“四大”。对应到我们中医,是金、木、水、火、土。“金”指的就是固体,有形、有象、具体、坚固的东西;“木”指的是树木,对应的就是风,流动的、舒展的叫木;“水”就是流动的这个水液;“火”就是火能;土就是“主运化”的这种气机,中焦脾胃叫做土。金、木、水、火、土,这都是用来形容身体的不同的组成和不同的运化模式,用我们现代的词汇叫做说理工具或者是叫做理论框架。在这种理论框架下就能把身体的很多机能,用文字解释清楚。我们都知道文字是用来解释、形容、比喻或者是阐述这个事物变化的,这是文字的功能。有的时候,文字是无法准确地形容这些变化的,只能是更加近似地来描述它。

中国古人用字非常谨慎,非常严谨,同时他用这个字来形容一件事物的时候,又是非常简单明了的,不啰嗦。所以,在这个地方气跟风是通用的。我们看《*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后面的这段文字就能理解了,这个风气也就是气机,气运行的功能要是失常的话,水液代谢功能就会失常,淤积后就会变成肿,这就是身体所出现的表现。(请
  
  -


  
  -

方式二:添加
  
  


  
  或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