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首载于《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养神,不饥延年。”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生用,以体重坚实、断面细腻者为佳。单用皮,称为茯苓皮,长于利水;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称为赤茯苓,其性凉,长于渗利湿热;茯苓菌核生长中抱有松根者,称为茯神,长于宁心安神,松根称之为茯神木,具有安神之功。
茯苓的作用
利水渗湿,健脾。
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1.利水作用
茯苓的利水作用最早记载于《本经》,即“利小便”,再结合其主治“口焦舌干”来分析,显然属于水湿内停所致。茯苓利水时,既可以作汤剂,也可以作丸、散剂。通过分析张仲景的用药规律,茯苓作汤剂时常与甘草配伍,如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泽泻汤等。药理研究发现,甘草酸能够增加茯苓酸的溶出度。而茯苓用作丸、散剂时可不受甘草的影响,如肾气丸、当归芍药散、五苓散等。
2.治疗口干、口渴
《本经》记载茯苓主“口焦舌干”,《名医别录》载其“止消渴”,说明茯苓能够治疗口干、口渴。《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3.治痰作用《金匮要略》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系由于痰饮内停所致;半夏厚朴汤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是由于咽喉组织水肿所致;二陈汤历来被认为是治痰之基本方,方中除半夏、陈皮外,茯苓也是一味很重要的治痰药。是故,茯苓历来被誉治痰之神品,也就不足为怪了。4.镇静作用
悸,即心悸,属于心神不安的范畴。《伤寒论》第65条之苓桂甘枣汤主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第96条小柴胡汤方后注云“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芩,加茯苓四两”,第条理中丸方后注云“悸者,加茯苓二两”。以上三条均说明,患者出现“悸”,即可以用茯苓。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参、*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美容作用
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茯苓的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茯苓便是中药茯苓的粉末,《神农本草经》中把茯苓列为上品,相传唐宋八大家还专门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说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则能安*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可见茯苓粉女性美容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仲圣经方中药饮片
▼
往期精彩回顾
▼你会煎煮中药吗?小编来告诉您!
麻*、柴胡、枳实、川芎、*芪
桃仁、白术、豆蔻、葛根、炙甘草
麦冬、泽泻、
温馨提示,中药的使用请遵医嘱,勿自行服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谁生来完美。有缺憾,证明有可改之处,也就有了进步空间。尽力发挥长处,不断完善短处,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终将成就大不同。新的一天,早安!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平台介绍
仲圣平台
导师介绍
涂华新
讲座介绍
十七问仲圣经方临床实战讲座
世界都在聚焦仲圣平台
仲圣经方医学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涂华新导师受邀赴马来西亚讲学
师友见证(部分)
山西▏河南▏山东▏湖南▏
浙江▏广东▏广西▏
福建▏重庆▏海外
开课通知
年12月16-19日,中国?郑州,仲圣平台将邀请知名中医、经方临床实战家涂华新先生讲授经方,本次讲座诠释中医精髓《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力量,揭秘大病、难病的思路以及方法,让您快速成名,造福一方百姓!-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