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伤寒中医急救上 [复制链接]

1#

关于中医急救,是中医学人必须掌握的。

碰到人体大量汗、吐、下丧失津液,亡阳的紧急情况,一定要有对策阻止身体的“脱证”。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九条,着重说了遇见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甘草(炙)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医圣在29条写,病人“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自汗出和小便数说明病人的津液在大量耗散。“心烦”,这是津液虚的虚烦;“微恶寒”是脉微怕冷;“脚挛急”是筋失养了。

脉微;怕冷;筋发生挛急反应,脚伸不直了,这些证都指向津血虚,这就已经是明显陷入阴证的指证了。这时“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阴证不能攻表,因为在人体津液不够的时候,人体的自然模式是先保里,先保内脏,这时候还用桂枝攻表以耗散津液,自然是误治了。

误治的结果当然是造成津液更虚了,于是“得之便厥”,“厥”的意思是四肢冰冷,气血已经不能够往四肢走了,这是比较严重的阴证了。同时还有“咽中干,烦躁”,这两个证像是热证,为什么比较严重的阴证还会出现热证呢?还是要说到人体的自保模式,当津血不够的时候,人体就要亢奋起来,以加快津血的运行和生成,于是产生这种上火的反应,我们称之为“虚火”,也就是津虚而有火。咽喉是全身阴经的交汇点,所谓诸阴之汇,是需要大量津液滋养的,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就会“咽中干”。还会“烦躁”,我们称为之为虚烦。虚烦也可理解为大脑通过情志反应在调集津液。同时还会发生“吐逆”,因为胃部的津血供应不够了,消化能力弱了,胃不收纳了。

医圣给出的处理方案是“复其阳也”。

然而,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应当急固。

什么意思呢,有形的津血不能迅速产生,这时一定不要让阳绝。要把阳气紧急拖住。把阳气护住。

在用药之前,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艾灸。灸哪里?肚脐。

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内是通过肚脐的胎盘来汲取营养并输送到全身各处。可想而知,肚脐这个地方有一种能迅速把能量扩散到全身各处的天生的功能。在人体处于危急的情况下,可以用艾灸来启动这个功能。

如何灸呢?

找到盐(最好是海盐),置于病人的肚脐内,堆积的盐要高出肚脐一厘米以上,这边把艾绒捻成一个三角锥体。打火机点燃。这个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一般情况下,灸五柱。根据当时情况随时调整。(当撤走燃烧完的艾柱,一定要小心撤离,避免烫伤病人。)如下图。

同时熬汤药。医圣给出的方子是这时候要“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对于阴证,以建立能量为先。建立能量当然要从脾胃下手。里阳温胃气津液复,表证人体自己就解决了。所以用到甘草干姜汤主之。如果手头没有干姜,那生姜也可以。没有甘草,我想用“红枣与生姜”熬成的“姜枣茶”也可。

还有一种更好的叫做“独参汤”。独参汤,就是人参熬水服下。

人参的具体作用可参见我写的《草药故事:人参》篇章。点下:草药的故事

《人参》

这里需要单独列出,如果病人大量汗出,止不住,已虚极。在甘草干姜汤中,可以加一味酸收的药:山茱萸。山茱萸除了酸收,还有补津液的作用。如果没有山茱萸,也可用上五味子。实在没有,用厨房里的醋,行不行,我觉得是可以的。

“若厥愈足温者”,意思是服了甘草干姜汤后四肢不冰冷了,脚温热了,这是脚却不能伸直,说明筋还是缺少滋养。为什么会这样呢?

《伤寒论》的治疗法则是从阳引阴的,用药物让阳气先生成,然后通过阳气的运行带动脾胃运化来生成津液生成阴。可是,阳可以即有,阴却不能速生,为了加快阴的形成,“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芍药是负责阴成形的,炙甘草是直接补充脾胃津液的。为什么要用炙甘草呢?因为《伤寒论》补阴始终不离脾胃,不逾越人体的自然生成机能。甘草干姜汤在前,芍药甘草汤在后,于是“其脚即伸”了。这个顺序是不能错的。中轴脾胃永远是治病的前提和关键,就像车轮的车轴,汽车的发动机。

说到这里,不忘提醒一下,家有老人者,家中常备三种药:人参、安宫牛*丸以及速效救心丸。

另外,遇见紧急情况,千万千万不能慌,慌乱容易出错。一定要沉着冷静。如果自己不会,一定要打电话请教懂的人。

下一部分,详细谈谈婴孩高烧、脑梗等心脑血管等的急救。

特别感谢徐智波老师,这部分整理自他的传授。

伤寒

《四个承气汤》

伤寒

《麻*附子细辛汤》伤寒

《麻*汤》伤寒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

《半夏泻心汤》伤寒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

《猪苓汤》伤寒

《谈谈四逆散方》伤寒

《由小青龙汤方谈起》伤寒

《治病前的准备》伤寒

《思维训练》伤寒

《心脏病真的是心脏病吗》伤寒

《阳明病》伤寒

《太阳病》伤寒

《小柴胡汤》伤寒

《血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