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猪苓汤详解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         http://www.jk100f.com/

猪苓汤

来源:《伤寒论》。

别名: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十六)。

组成: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每日三次。

功用:

1.《医方集解》:利湿泻热。

2.《血证论》:滋阴利水,祛痰。

主治:

1.《伤寒论》: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2.《世医得效方》:五淋。

3.《医学入门》:先呕后渴,头痛身痛,胃燥,及秋疫发*。

4.《幼科发挥》:湿热,泻时有腹痛,或痛或不痛,所下亦有完谷而未尽化者,有成糟粕者。

5.《片玉痘疹》:疮初发热作泄。

6.《瘟疫明辨》:渴而小便不利,少腹不可按,尺脉必数。

7.《医方集解》:湿热*疸,尿赤。

8.《奇正方》:子肿,妊娠七八个月,面目浮肿,小便少者。

9.《医学金针》:水停腹胀。

10.《血证论》:肾经阴虚,水泛为痰者。

宜忌:

1.《伤寒论》: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

2.《外台秘要》:忌醋物。

3.《绛雪园古方选注》:虽渴而里无热者,不可与也。

方论:

1.《金匮方论衍义》:前条有谓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用五苓散发汗利小便,与此证无异,何其药之不同也?然二者皆《伤寒论》之节文,集于要略者也。前条为太阳,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欲得饮水,少少与之,令胃中和即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此证为阳明病,咽喉燥,发热,汗出身重,下后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自今观之,脉浮固同也,而有太阳、阳明之异;热固同也,而有发热、微热之异;邪客入里固同也,而有上焦、下焦之异;其药得无异乎?邪本太阳,入客上焦,所以宣取汗利小便;邪本阳明,虽脉浮发热,然已经下之,其热入客下焦,津液不得下通而小便不利矣。惟用茯苓、猪苓、泽泻,渗泄其过饮所停之水;滑石以利其窍;阿胶者,成无己独谓其与滑石同功。抑不思夫是证既谓不可发汗、加烧针,若下之,则是为气血已虚羸,将用入手太阴、足少阴,补其不足,助其气化而出小便也。

2.《金镜内台方议》:五苓散中有桂、术,兼治于表也;猪苓汤中有滑石,兼治于内也。故用猪苓为君,茯苓为臣,轻淡之味,而理虚烦,行水道;泽泻为佐,而泄伏水;阿胶、滑石为使,镇下而利水道者也。

3.《医方考》:猪苓质枯,轻清之象也,能渗上焦之湿;茯苓味甘,中宫之性也,能渗中焦之湿;泽泻味咸,润下之性也,能渗下焦之湿;滑石性寒,清肃之令也,能渗湿中之热;四物皆渗利,则又有下多亡阴之惧,故用阿胶佐之,以存津液于决渎尔。

4.《伤寒论条辨》:猪苓、茯苓从阳而淡湿,阿胶、滑石滑泽以滋润,泽泻咸寒走肾以行水。水行则热泄,滋润则渴除。

5.《伤寒来苏集》:脉证全同五苓,彼以太阳寒水,利于发汗,汗出则膀胱气化而小便行,故利水之中仍兼发汗之味;此阳明燥土,最忌发汗,汗之则胃亡津液,而小便不利,所以利水之中仍用滋阴之品。二方同为利水,太阳用五苓者,因寒水在心下,故有水逆之证,桂枝以散寒,白术以培土也;阳明用猪苓者,因热邪在肠胃中,故有自汗证,滑石以滋土,阿胶以生津也。散以散寒,汤以润燥,用意微矣。

6.《伤寒附翼》:下焦阴虚而不寒,非姜、附所宜;上焦虚而非实热,非芩、连之任,故制此方。二苓不根不苗,成于太空元气,用以交合心肾,通虚无氤氲之气也;阿胶味厚,乃气血之属,是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泽泻气味轻清,能引水气上升;滑石体质重坠,能引火气下降,水升火降,得既济之理矣。

7.《古今名医方论》:仲景制猪苓汤,以行阳明、少阴二经水热,然其旨全在益阴,不专利水。盖伤寒在表,最忌亡阳,而里虚又患亡阴。亡阴者,亡肾中之阴与胃家之津液也。故阴虚之人,不但大便不可轻动,即小水亦忌下通。倘阴虚过于渗利,津液不致耗竭乎?方中阿胶养阴,生新去瘀,于肾中利水,即于肾中养阴;滑石甘滑而寒,于胃中去热,亦于胃家养阴;佐以二苓之淡渗者行之,既疏浊热,而不留其瘀壅,亦润真阴,而不苦其枯燥,源清而流有不清者乎?顾太阳利水用五苓者,以太阳职司寒水,故急加桂以温之,是暖肾以行水也;阳明、少阴之用猪苓,以二经两关津液,特用阿胶、滑石以润之,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利水虽同,寒温迥别,惟明者知之。

8.《伤寒论三注》:热盛膀胱,非水能解,何者?水有止渴之功,而无祛热之力也。故用猪苓之淡渗与泽泻之咸寒,与五苓不异。而此易白术以阿胶者,彼属气,此属血分也;易桂以滑石者,彼有表,而此为消暑也。然则所蓄之水去,则热消矣,润液之味投,则渴除矣。

9.《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热上壅则下不通,下不通热益上壅。又湿郁则为热,热蒸更为湿,故心烦而呕渴,便秘而发*也。淡能渗湿,寒能胜热,茯苓甘淡,渗脾肺之湿;猪苓甘淡,泽泻咸寒,泻肾与膀胱之湿;滑石甘淡而寒,体重降火,气轻解肌,通行上下表里之湿;阿胶甘平润滑,以疗烦渴不眠。要使水道通利,则热邪皆从小便下降,而三焦俱清矣。

10.《金匮要略心典》:此与前五苓散病证同,而药则异。五苓散行阳之化,热初入者宜之,猪苓汤行阴之化,热入久而阴伤者宜之也。按渴欲饮水,本文共有五条,而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一用五苓,为其水与热结故也,一用猪苓,为其水与热结,而阴气复伤也;其水入则吐者,亦用五苓,为其热消而水停也;渴不止者,则用文蛤,为其水消而热在也;其口干燥者,则用白虎加人参,为其热甚而津伤也。此为同源而异流者,治法亦因之各异如此,学者所当细审也。

11.《绛雪园古方选注》:五者皆利水药,标其性之最利者名之,故曰猪苓汤,与五苓之用,其义天渊。五苓散治太阳之本,利水监以实脾守阳,是通而固者也。猪苓汤治阳明、少阴热结,利水复以滑窍育阴,是通而利者也。盖热邪壅闭劫阴,取滑石滑利三焦;泄热救阴淡渗之剂,唯恐重亡其阴,取阿胶即从利水中育阴,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故仲景云:汗多胃燥,虽渴而里无热者,不可与也。

12.《医林纂要探源》:猪苓甘淡微苦色黑,主入膀胱渗湿行水;茯苓淡以渗湿,有白赤二色,此似宜用赤者,以渗小肠之湿,合猪苓以通阑门之关,而交际水火也,但古人多不分用;泽泻咸以泻肾,合二苓以去下焦湿热;滑石色白入肺,甘淡渗湿,此乃决上焦之源而下之;阿胶甘咸润滑,益肺滋阴,澄清水道,此又以去水中之浊热。此方主治阳明腑热湿壅于上下,故君滑石而佐以阿胶;阳明之热盛,故去热为主,然滑石过燥,而阿胶以润之也。

13.《血证论》:此方专主滋阴利水,凡肾经阴虚,水泛为痰者,用之立效。取阿胶润燥,滑石清热,合诸药皆滋降之品,以成其祛痰之功。痰之根原于肾,制肺者治其标,治肾者治其本。

14.《成方便读》:二苓泽泻,分消膀胱之水,使热势下趋;滑石甘寒,内清六腑之热,外彻肌表之邪,通行上下表里之湿;恐单治其湿,以致阴愈耗而热愈炽,故加阿胶养阴熄风,以存津液,又为治阴虚湿热之一法也。

15.《伤寒论注》:五味皆润下之品,为少阴枢机之剂。猪苓、阿胶黑色通肾,理少阴之本也;茯苓、滑石白色通肺,滋少阴之源也;泽泻、阿胶咸先入肾,壮少阴之体;二苓、滑石淡渗膀胱,利少阴之用,故能升水降火,有治阴和阳,通理三焦之妙。

16.《伤寒金匮条辨》:少阴病,即少阴提纲之病也。下利,少阴里虚也,当与白通汤温之。若当用不用,至六七日,里寒化热,乘于肺则咳,干于胃则呕,熏蒸焦膈则渴,扰千心则烦不得眠,饮蓄于下则小便不利,故与猪苓汤以清热利水则愈也。

17、《金匮要略方义》:本方所治之身热口渴,小便不利,与五苓散所治者相似,但病机不同,亦即《医宗金鉴》所谓文同义异。五苓散证系表邪未尽,水蓄膀胱,津失输布所致;本方证则系邪已入里化热,水热互结,阴津已伤之象。水气内停,则小便不利;水热互结,津液已伤,故口渴引饮。治当渗湿利水,清热养阴。方中二苓、泽泻渗利小便;滑石清热通淋;阿胶滋阴润燥。五药相合,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使水湿去邪热清,阴气复,则诸症自解。至于《伤寒论》中少阴病用此方者,亦系水热互结,热邪伤阴之证。其下利者,乃水湿不从小便出,反渗于大肠之故;咳逆者,则系水气上犯于肺;呕者,系水气中攻于胃;心烦不眠,则系阴虚邪热上扰所致。此虽见症不同,但病源则一故均可以一方统治之。

验案:

1.尿路结石《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50):以本方每次2.5g,饭前服,每日2次,连续3个月以上,治疗尿结石或尿结石手术后病人37例。结果:服药后比服药前血清钾升高(P0.05),血清钙减低(P0.01),尿钠也减低(P0.05);肝功乳酸脱氢酶升高(P0.01),丙种三磷酸鸟嘌呤核苷减低;血液气体分析,剩余碱增加(P0.05)。

2.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中医杂志》(,6:34):以本方:猪苓30g,泽泻30g,茯苓15g,阿胶30g(隔水烊化约30ml,加糖另服);有腹泻者另加滑石10g;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11例。结果:在休克期前阶段给药后,9例中止进入休克期后阶段,2例进入休克期后阶段;另2例先经西药治疗,因治疗棘手,在进入休克期后阶段后改用猪苓汤治疗。全组13例无1例死亡。

3.血尿《国医论坛》(,4:12):应用本方,

膀胱热盛者加白茅根、大*;

心火盛加木通、生地、山栀;

虚火所致者加*柏、旱莲草;

脾虚加*参、白术;

房劳者加狗脊、益智仁、*柏;

气滞血瘀者加川楝子、白芍、琥珀粉、益母草;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血尿68例。结果:治愈46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2%。

4.口眼干燥综合征《中国医药学报》(,6:30):以本方加天花粉、天仙藤,每日1剂,治疗口眼干燥综合征服19例,8周为1疗程。结果:显效6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

5.难治性多肌炎《日本东洋医学杂志》(,4:):片桐敏郎报道:病人为42岁女性,年出现全身倦怠,四肢近端肌力低下,CPK值高,肌电图、肌肉活组织检查等确诊为多肌炎。当时给予类固醇剂效果良好,但1年后复发。此后,经氨甲蝶呤、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类固醇剂脉冲疗法,血浆交换疗法等治疗均无效。年9月CPK值持续在mU/ml左右,辨证为肾阴虚。给予六味地*丸7.5g/d,疗程80天,CPK降到mU/ml,全身倦怠、四肢近端肌力下降等症有所改善。但仍有下肢水肿。停用六味地*丸,改猪苓汤7.5g/d,下肢水肿改善,CPK值约为mU/ml,恢复正常。用药期间强的松30mg/d继服。随着CPK的改善,类固醇剂逐渐减量。

6.肾积水《山东中医杂志》(,7:):用本方加味: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车前子、冬葵子、木香、乌药,每日1剂,水煎服。

合并泌尿系结石加金钱草、海金砂、石韦、王不留行、牛膝、鸡内金;

尿频尿急尿痛者加木通、篇蓄;

大便秘结者加大*;

尿血者加茜草根、旱莲草、茅根;

前列腺增生加泽兰、益母草、桂枝等;

治疗肾积水45例。结果:痊愈3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88.9%。

7.肝硬化腹水《湖南中医杂志》(,5:16):以本方加减,治疗晚期肝硬化腹水32例。结果:痊愈2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28例,用常规护肝和利尿法治疗,结果:痊愈6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两组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

8.老年性癃闭《四川中医》(,4:26):用猪苓汤加桂枝为基本方;

畏寒,腰膝疲软无力,加肉桂、附子;

气短声微,加人参、*芪;

尿难以排出,少腹胀满疼痛,加穿山甲、金钱草;

纳呆者,加内金、建曲。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治疗老年性癃闭60例。结果:

痊愈(夜尿次数少于2次,排尿通畅)56例;

好转(夜尿次数减少,点滴排尿症状消失或减轻)3例,

无效1例。

效捷者1~2剂药后小便即能排出,最慢者3剂药后显效。

9.泌尿系结石《浙江中医学院学报》(,4:35):用本方加威灵仙、生*芪为基本方,

伴血尿加生蒲*、大蓟、小蓟、地龙;

疼痛难忍者加生白芍、木瓜;

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疗程;

治疗泌尿系结石35例。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1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7.1%。

肾绞痛缓解至消失最快20分钟,最慢7天;

排石时间最快是药后3天,最慢是28天。

10.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浙江中医学院学报》(,6:36):用本方加味(加萆薢、鹿含草、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柏、石韦)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50例。结果:显效4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2%。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为丹麦。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