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朱木通医案;三张图皆是白茅根
6激烈口渴与自汗
尤某,男,5岁,发育营养均普通。惟平素易患感冒,感冒时大多微热汗出咳嗽。因此投与小青龙汤,大底一二剂得痊愈。年11月10日,复因感冒而发微热,轻微发热(约37.5),咳嗽,微喘,涔涔然自汗出,脉浮小,微口渴。投以麻杏石甘汤,是日尽全剂,至是夜反高热三十九度,此时自汗更甚,一夜更换衣着两三次,大渴引饮,殆无停时,至次日住诊时仍然如此,询以小便状况,则自云昨日向晚至今,尚未排尿。
此时我颇为之迷惘,归途中想此患儿的“证”,是白虎加人参?还是五苓散?颇难决定。若从高热,大渴引饮,自汗淋漓着眼,是为白虎加人参汤证,然白虎人参证,当脉现洪大,或浮滑,如此则本证之脉象又不符合。而且白虎汤证,又不至于尿闭如此程度。盖白虎人参证,必是多尿。
若从消渴,小便不利之五苓散着眼,如;消渴,烦渴,尿利减少,则本患儿没有呕吐,而且五苓散证虽有汗出,但不致如此之烈。
方在考虑之际,患儿之父,已来取药,并云刚才我们出门后,患儿大量吐水而渴,饮后再吐,至此,五苓散证已明。乃投以五苓散(散剂),一服吐止,半小时后小便快通,热退,汗稍止,大渴也除,是夕再服二包,然犹有轻微小汗,遂转用桂枝汤加*芪附子,于是痊愈。
论;此有汗出,为何还用麻*,此当是以外证,对应麻杏石甘汤的提纲,若汗出而喘者。若是湿盛,当汗出湿泄,为何反发高热,此停水在胃,而非皮毛浮肿,此当利尿,而非发汗。湿盛格阳,不能内降,所以高热不退,又仅37.5度(假热)。
大渴引饮,但未吐水,也未排尿,大汗淋漓,又见高热,所以难辨。一见患儿大量吐水而渴,饮后再吐时,则症已明。此甚符合*师注解,旧水在中,而又得新水,以水济水,正其所恶,两水莫容,自当上逆也。
此外热者,为水饮在内,郁格经阳,而生外热,又以麻*,除其经热,此为误汗,本为虚证水旺,所以五苓之后,仍有轻微小汗,桂枝加*芪附子,止其汗漏也。
五苓散证,是停水在中,小青龙汤者,心下有水气,二者非常接近。五苓散证,此是湿渴,白虎汤证,又是燥渴,二者辨证,也已说明。五苓散证,与人参汤证,上条医案,也已说明,你是否在这些案中,学到实践经验。有了这些医案的引导,对《伤寒》提纲是不是不在陌生,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医案白虎汤18,脉濡,舌苔厚腻,口燥渴,大渴出,也是燥湿难辨,最后还是白虎汤证。本条燥湿难辨,最后是五苓散证。你细品。五苓散之水不下流,对比苓桂术甘汤之,痰饮上泛。五苓散为水气,真武汤也为水气,猪苓汤也为水气。(猪苓汤证与五苓散证,非常接近,临证该怎么区分,也说不上来,到猪苓汤医案时在研究,或许是外感与内伤的区别)
7吐泻头疼,肢节疼痛
邱某,身材高大,组织结实,体质为劳动型。年3月末,因其女儿患腹痛重症来嘉就医,其本人则来此看护,大概由于过度劳动跋涉,或偶患伤暑,突于4月初五夜发生吐泻症。一夜异常苦楚,次日初六,症状转剧,乃来求诊。主诉;自昨夜迄今频回呕吐,下痢水状便、尿短而赤、口渴头痛,肢节疼烦。全身倦怠而微热。
投以五苓散一剂,据云服药后涔涔汗出,少顷头痛肢节等症若失,同时微热退,口渴也止。此为次日自来致谢时之报告也。
论;火渴与频回呕吐,下痢水状便,尿短而赤,此是小便不利,大便滑泄,五苓散证,此对应提纲赤石脂余禹粮与理中丸提纲,下利不止者,五苓散,利其小便。头痛与肢节疼烦者,此是外感之证。本条也是有表里证。五苓散利尿泻湿则愈。
这个五苓用证,在朱木通老师的书里非常多,而有的医书里,一个也没有,这也说明作者对五苓证拿的比较准,比较善用。得吐泻证最多的,还是小儿,而属五苓散证者,也非常多,临证多研究。
8夜尿症二例
友人次女,年约五岁,与隔壁邻居,男孩五岁,同样具有夜尿症的宿疾。当时友人的女儿因身体虚弱下元虚冷,昼日尿多而清白,遗尿尿量多。小建中汤一剂稍差,三剂全治。但是邻人的男孩身体强壮,烦渴引饮,每日遗尿三四次而量少,请医诊治,皆言无病,然夜夜如是,颇为苦恼,诊之,脉浮,烦渴欲饮水,昼日尿意频数而短赤,夜间虽遗尿,然量极少,知为膀胱蓄热,而且五苓散证具备,于是投五苓散三剂全治。
论;注意,此脉浮者,是湿盛格阳,阳不内藏之浮。此浮不是外感,是土湿而火升也。土木俱陷,膀胱湿热,所以尿赤,木陷而疏泄,所以频数。五苓散,利小便以泻水,水泻则土木俱升,膀胱热清。
小儿尿床,是身体虚病之象,一定要治疗,若不治疗,会导致智力低下,身体发育差,并伴有一生的心理疾病,如社交恐惧证,心理素质差,胆小怕事,生性懦弱,或者多动症,或精神亢奋,躁动不安,或挤眉弄眼等。本案有一例小建中证,一例五苓散证,另外桂枝龙牡汤,也能治遗尿。
闫云科;五苓散19《经方躬行录》
1水肿
张某,女,7岁,素日饮食不节,加之玩耍坐卧于湿地,时已仲秋,闷热不减盛夏,其脾阳受困,由斯可见。晨起,睑下肿如卧蚕,全身也肿,小便减少,大便稀溏,纳谷不思,神疲嗜睡,舌淡嫩,苔薄白,脉缓无力。化验小便,尿蛋白(+++)红细胞(++)。观其脉症,知系脾虚湿盛,《素问》至真大要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则土不制水,致其泛滥成灾。治当补中建脾,温阳化湿。即愈昌崇土填臼之谓也。拟五苓散加减;
*参,白术、茯苓各10克,桂枝3克,泽泻10克,茅根10克,三剂,忌盐与高蛋白食品
二诊,小便增多,水肿已散,胃纳增加。化验小便。蛋白(+)红细胞(+),续原方三剂
三诊,诸症悉已。尿常规检查正常。因服药艰难,嘱其饮食起居,予以调理。
论;小便不利,水气外溢,即发水肿。目下如卧蚕,全身也肿,此为水气。水气者,发汗与利小便为两大法也。小便减少,当利小便。本条治论,言补中建脾,温阳化湿者,又崇土填臼者,明显是治病之论,而忽略其法,本案之论,应当重点突出其法,利小便以泄水。虽然都是一个方,但忽略了其法,利小便者,即是其法。有的人肯定感觉都一样,正是因如此,大家忽略了没有经方的提纲,也忽略了治病之“法”。
2泄泻
康某,男,39岁,年7月12日初诊。脾素虚寒,食生冷或油腻稍多即泻,一周前空调室内着凉,随即发热,头晕,泻泄。服霍香正气水,庆大霉素热退泻止。昨又泻,水便如注,日四五行,便前肠鸣,腹痛,微后重。饮食尚可,口苦,口不渴,不恶心,不嗳腐。望其面色,淡*不华,形体消瘦,舌淡红,苔薄白,诊得脉来弦细,腹软无压痛。
脾阳素虚,寒自内生,即使外无寒湿之袭,也自可为病,今虽暑夏,空调阴冷乘虚而犯,卑监之土遂有寒湿之变,故健脾阳,祛湿寒为本案之治。然暴注下迫,口苦又为邪热之象,如是则需寒热共施,拟;
桂枝1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苍术18克,*连6克,木香6克,三剂
二诊;泄泻止,方减*连,续服五剂,务求脾土备人。
论;利小便以泻水,则泄泻自止。口苦加*连,清火逆之热,木香辛燥,消胀止痛,善止泄泻。五苓散泻水燥土。此医案也没说小便通利不通利。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学习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元御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