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323/4359077.html解读张仲景医学
经方六经辨证
第二版
主编:冯世伦张长恩
茯苓泽泻汤方: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炙)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按〗方后用法说明应为:“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五味,煮取三升,内泽泻”为宜。后下泽泻,魏念庭谓:“服法后煮泽泻,取其阴性以利水,不宜煮之太过也”。其观点仅作参考。〖方解〗本方是由茯苓甘草汤加倍茯苓用量,又加泽泻、白术而成,即用五苓散去猪苓利水、止渴治其标,又用白术、甘草、生姜温药健胃治其本,胃气恢复则不再停水,使本方大大加强了逐饮利尿的作用,故本方在解表(用桂枝、生姜)的同时大力利水(苓、泽、术),其适应证是胃虚有留饮、呕吐、渴欲饮水而小便不利者。
茯苓泽泻汤方好,汤本于茯苓甘草。加倍茯苓加泽术,呕渴逐水效能保。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20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解读〗胃反,是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胃反病,如见呕吐而渴欲饮水者,可用茯苓泽泻汤治疗。本条论治胃反,较猪苓散证为重,为外邪内饮证而胃气更加虚衰者。
渴欲饮水,不但为饮停,而还因饮停化热,泽泻清热利饮,故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茯苓甘草汤证又见口渴而呕吐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是约略之词。简而言之,胃反为发作性呕吐,有一日发作者,亦有数日发作者,大都由于胃的消化功能差,停食或停水所致。常见于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癌等病。本条所述偏于停水,水停不消,积至相当程度必吐。因呕吐多,全身组织缺少水的营养,故感到口渴,也是本方证的特点。如胃有停饮,不吐但痛,见渴欲饮水者,用本方亦有验。
读伤寒-条。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当一个好中医不容易,一辈子都的学习,只有不浮躁,不自满,多读书,多思考,多在看病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治病才会有效。
传统的方法就是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的学习中医的方法。我们现在还必须这样学。一个学问有自己的一套固有的规律。你可以在新的时代根据时代的条件改变形式,但是,精神内涵是不能改变的。因为,如果改变了精神内涵,这种学问就变质了。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用电脑、网络来学习中医,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发展中医学的教育、中医学的研究,但是,无论你怎么发展,万变不离其宗,中医学自身的规律是不能打破和改变的。
笔者介绍:莫金乙(莫默),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师从林佳明老师(林佳明: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医院脑病科主任,广西名中医姚宝农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董少龙、*李平教授,师从经方大师冯世纶教授、广东省名中医阮永队教授系统学习经方)。本人从事临床工作14年,善用中医伤寒六经辨证体系(经方)及针灸诊治各种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