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祛除水湿的秘密武器之五苓散 [复制链接]

1#

文章◎圆力漫画◎8岁编辑◎云少

大家都知道人体含水量大约为70%,可以说水在人体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医看来,人体内的津液虽然有各种各样对人体有利的功能,但如果津液化成水湿之邪潜伏在人体内,那这种病理产物对身体的伤害也是相当严重的。不过,像这样的“头号大敌”,古代各位名医早就想到了很多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但其中有个方子却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名医的承认,那就是五苓散。

在详细地介绍五苓散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此方的主治病症。因为自古以来用药的原则之一就是对症下药,所以五苓散也不例外。此方主治病症较多,但大多数都跟水湿有关,例如小便不利、水肿、泄泻,以及霍乱吐泻、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还伴有头痛微热、脐下动悸、头晕目眩、短气而咳、耳鸣、视物不清等。

其实在临床上,有很多相同的症状会出现在不同的疾病当中,如果我们只抓住这一个点而用药的话,很可能会出现用药失误而延误病情的情况。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解释一下这些症状,为大家辨证用药提供有力的依据。

五苓散的主证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种:蓄水证、痰饮证和水湿内停证。先看蓄水证,这其实算是一种经腑同病之证,此证症状包括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等。这种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太阳经中的邪气顺着经络到达了膀胱,致使膀胱存储和运输水液的能力受到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身体机能。大家肯定能明白膀胱受损,小便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口渴欲饮又应该如何解释呢?

在解释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人体内津液的输送有专门的管道,而且运输津液的动力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气。在这个证型中,大部分的水液都聚集在下焦,想要用水液濡养上焦本就是一件麻烦事儿,再加上此时体内气机也不稳定,这就相当于来源和动力都不足,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津液不能上承于口而口渴欲饮的症状。患有蓄水证的人虽然口渴,但体内其实并不缺水,如果您此时还继续喝水,就相当于往一个满了的容器中继续加水,水必然会从容器中溢出来。我想这么解释,大家应该能记得很清楚了。至于头痛微热只是太阳经病的一个表现,象征邪气与正气正在相争,也可以作为一定程度上的提示。想要辨别此病,一是要看小便不利,二就是看是否有烦渴欲饮,有了这两点就比较好分辨了。

如果说蓄水证还有邪气这个帮手在一旁煽风点火,那痰饮证和水湿内停证就纯属水湿之邪这种病理产物自己作祟了。这两种证型的症状包括脐下动悸、头晕目眩、短气而咳、水肿、泄泻等,这种症状遍布上中下三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湿之邪的特性——无处不在,水湿之邪如果溢于皮肤则会造成水肿,如果下注大肠那么则会造成泄泻,如果停留在下焦则会有脐下动悸的感觉,或者当水湿之邪向上进*的话,则会干扰心神,出现眩晕的症状;另外,水湿也会影响到肺脏,水湿之邪、气机纠缠在一起,肺脏必然会收到影响,外在表现就是短气而咳。

那我们好端端的为何会水湿横生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好,在我看来,现代人体内的水湿肯定比古代人多,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人们很少运动,很少晒太阳,很少注意养生,另一方面我们又特别爱吃肥甘厚腻,爱喝冷饮,夏天吹空调又比较多,所以这就导致了大部分人体内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水湿之邪。很多人会说,体内有水湿怎么了?我又没感觉。其实水湿作为疾病表现出来是一件好事,起码你还可以重视,及时去治疗。但如果湿邪总潜伏在体内,则会影响身体气机、伤害脾胃消化功能、影响关节活动、导致肥胖、浮肿、影响排泄,而你对此毫不知情。所以有水湿一定要及时清除。

提到祛湿,五苓散可谓是去除湿邪的一把好手,至于这药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又是如何使用的,咱们照例在病例中为大家答疑。

医案

我和我大学的室友关系很好,都是学中医的,有很多共同语言,本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精神,我们建了一个群,平时有什么疑难病例或者有用的知识都会在这里面分享。这个群从大学一直保存到现在,这期间有很多病例让我记忆犹新,而其中有一个案例非常符合今天的主题。

那是一天下午,我正百无聊赖地翻着手机,突然看到“学习互助群”里有信息,这可让我激动坏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知识储备越来越多,也导致这个群很久都没有讨论的声音。

言归正传,我看到群里有一个病例,具体为:患者男,35岁,身体肥胖,平时喜食烧烤、辛辣的食物,近3年来尿频急,小腹胀闷痛,小便后小腹仍疼,大便干,3日一行,西医检查正常,口干欲饮,夜尿二次,易怒,胸闷,眠纳如常,舌淡苔薄白,脉弦。

我又看了看室友的治法:室友考虑可能是肝郁气滞、气息不畅所致,所以处方以疏肝解郁为主,但是三剂之后感觉效果不是很好。由于患者常年受大便干之痛苦,所以室友想用大*通便。

待我详细询问了病情以后,我发现此人症状意外地与五苓散主证特别符合,于是我给出的方子是:桂枝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8克,生白术3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接着我组织了下语言又说到,胸闷、易怒不一定都见于柴胡证,五苓散方证阳经热扰、水饮内停也可见上症,所以加疏肝解郁行气的药物就有些画蛇添足了。然后,此证便秘是虚寒性便秘而非实热性便秘,大*不合适,所以宜用生白术健胃生津而通便,加上泽泻清阳明里热亦有通便之功,两者相合效果会比较好,又因为大便干的症状比较严重,所以用量可以稍大。虽然此人小便频数,但主要最要的水湿邪*却没有排出来,这就跟咳嗽一样,机体本身想要排除邪气,但奈何受条件所致不能将邪气全部排除,所以才会一直咳嗽。小便不利也包括小便频数,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以利水渗湿为主。

这个处方脱胎于五苓散原方,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利水渗湿的代表方剂之一,中成药有五苓胶囊、五苓片等多种制剂。原方为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此方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对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蓄水、痰饮者有非常好的效果。

虽然是临证处方,但是我们也可以参考原方的用药以及方义。原方泽泻是君药,主入膀胱经,可以去除太阳膀胱水湿。臣药为茯苓、猪苓,主要起到辅佐泽泻以增强利水渗湿的功效。而白术的作用在原方中除了能利水渗湿之外还能够补脾土以制水,这样既防止了脾胃气虚有保证了能去除水湿。而桂枝主要是为了去除太阳经里的邪气,体内气和津液的关系密切,桂枝能够温阳化气以利水,这样从根源上去除病因,疾病才能好得快。

室友听了我的意见之后顿时觉得非常有道理,赶忙改了处方,没想到一剂就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绩,各个室友也仿佛收到了启发,都拿出经典来讨论。

听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