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匮要略》的核心也是病脉证治
共有二十二篇
1经方的病脉证治包括两套程序
一是伤寒辨病的病脉证治,
二是金匮辨病的病脉证治。
根据程序治疗的好处,经方的使用有了规矩,会开出最合适的经方。
2伤寒辨病的治疗顺序和原则
1)辩病程序
伤寒中常见的是六经病和差后病。
#六经病
脉有力为三阳病,脉无力为三阴病。
诊断:太阳病和阳明病少阴病和太阴病1提纲证诊断2时间诊断;少阳病和厥阴病除12外还有排除诊断。也就是排除了表里之外可以确诊。特殊的情况如痞证、*证、瘀证、水证、吐法和结胸病
》结胸分大小:
小结胸病用脉诊和腹诊来确诊。正在心下,脉浮滑,心下按之则痛,
大结胸病靠腹诊,心下至少腹满痛
》用药
大结胸丸:舌苔干燥,心下至少腹满痛,项强,
大结胸汤:舌苔干燥,心下至少腹满痛,无项强,
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三物白散:舌苔湿润,心下至少腹满痛,
》痞证通过问诊和脉证,处方包括五个泻心汤还有水痞的五苓散、十枣汤、旋复代赭汤、桂枝人参汤等九个。
痞证是胃脘部位上下不通,不舒服的一种症状。
痞证比较特殊,治疗的顺序禁忌中,有表证必先解表;如无表证,如有痞证必先治痞。
》用药
三*泻心汤:痞伴吐血衄血
半夏泻心汤:痞或者痞伴呕吐肠鸣。
生姜泻心汤:痞伴口臭
甘草泻心汤:痞伴溃疡或者失眠,生甘草去热
附子泻心汤:痞,关脉浮,恶寒汗出。
旋覆代赭汤:痞伴嗳气
桂枝人参汤:痞伴表证及下利
五苓散:痞伴消渴小便不利
十枣汤:痞引胁下痛
》*证通过望诊,处方: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连轺赤小豆汤汤、小柴胡汤。
》用药
小柴胡汤:发*兼胁下痛心痛
柴胡剂:发*伴腹痛呕吐
小建中汤:发*,脉无力,小便正常
抵挡汤:发*,少腹硬满
茵陈五苓散加术附:太阴病发*
茵陈篙汤:大便不通身发*
栀子柏皮汤:小便不通身发*
麻*连轺赤小豆汤汤:不出汗身发*
》瘀证特征少腹硬满压痛
处方:
桃核承气汤:左腹股沟压痛
抵挡丸:少腹硬满
抵挡汤:少腹硬满,瘀血身*
》水证特征是舌上水滑、头眩、心悸、小便不利,舌苔水滑,
处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头项强痛,小便不利
苓桂术甘汤:起则头眩;气上冲胸,背后巴掌大冷
苓桂枣甘汤:脐下悸
茯苓四逆汤:水证伴少阴病,烦躁
五苓散:水证,口渴,小便不利
茯苓甘草汤、:水证伴随手脚两,胃部跳动
猪苓汤:水证伴随泌尿系统症状,热
真武汤:水证伴身瞤动
》另外还有炙甘草汤和口不渴,但想喝水的文蛤散。
2)问诊单
#太阳病:
提纲证:头痛脖子怕风怕冷鼻塞痒出汗
脉浮:三部脉浮,或者寸脉独浮,关尺脉沉而有力。
桂枝证:有汗怕风怕冷
麻*证:无汗鼻塞鼻痒
葛根证:脖子难受
#阳明病:
提纲证:怕热汗多汗黏心中懊恼大便困难口渴
石膏证:怕热汗多汗黏
栀子证:心中懊恼
大*证:腹胀腹痛大便干
#少阳病
提纲证:口苦胸胁苦满
柴胡证:胸胁苦满
口苦而脉有力是少阳病,口苦而脉无力是厥阴病。
#太阴病:脉无力腹胀而吐下利大便难进食凉的东西后难受
#少阴病:脉无力,精神倦怠睡眠差怕冷四肢凉
#厥阴病:脉无力,手脚凉(不是四肢)
3)脉诊单
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有力为阳,无力为阴
浮为表,沉为里
#差后病:劳复、食复、喜唾、腰以下肿、疲乏气短欲吐。
劳复用枳实栀子豉汤。
食复用枳实栀子鼓大*汤
腰以下水肿用牡蛎泽泻散
喜唾用理中丸
病后乏力气短恶心用竹叶石膏汤
六中医学习的关键是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中医最大的特点是辩证论治,病名与诊断没有必然联系
1正确诊断是治病的前提:关键环节有二
#脉有力无力定虚实
#舌苔舌质定寒热,湿燥
舌苔湿为寒,干为热:
舌苔厚腻为湿,干燥为湿热(湿润为湿寒)。薄少为燥
#怪病多痰,怪病有虫。
虫病的诊断特殊:无名咳嗽,关节痛;面部白圆斑,虫癣;巩膜上蓝色斑点;西医化验单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服用阿苯达唑ZUO片或者乌梅丸
#大便干的误诊:太阴病,脉无力的大便干,不可用大*,用大剂量白术。脉有力但无痛苦的大便干,不一定用大*,清热补津,大便自然正常。
2正确的鉴别诊断是第二步
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脉、舌、证、脏腑、寒热以及其他如痰、瘀、虫等
七学习《伤寒论》最容易犯的错误
不要局限于病名和患者陈述的病情。
一.患者主诉,青光眼,眼睛痛,痛到恶心,呕吐。
患者主诉中耳炎,耳朵痛,流清水,恶心。
思考:“头痛,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主之。”
头痛包括了头部的所有部位的疼痛。《伤寒论》条文涉及的头部症状,包括了五官科。
二患者主诉:关节炎,膝盖疼痛,积液。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思考:四肢的任何部位出现水肿或者积液,都叫溢饮。
八经方中的一两等于多少克,(剂量问题)
每个人的药剂量有个体差异。用仲景的方法。第一次少一点,看情况,中病即定剂量。峻剂中病即止。
笔者的方法:
1疑难病,慢性病最好从最小量开始,逐渐加重,摸索到剂量再维持(比如汗剂,以出汗为度)。普通的患者一两等于五克(3-5)即可治病。
2病情重,如高热,直接上大剂量,每隔两小时分次服用。
案列:
用*煌老师退热方:
柴胡克*芩90克连翘80克甘草40克
半小时煎一碗,隔2小时服三分之一,退热十分有效。
九提高疗效的方法
1把药粉碎
过细容易太稠,可以用布包煎,注意1不能太紧2下架筷子防止糊底3加水超过两厘米即可四万一水不够可以加开水五注意翻面,把药煎透。
2按照伤寒论的用药法
如桂枝汤后喝水或者稀粥,量大于药量,盖被取微汗。汗出即可。未出汗的2小时后再服,如法将息;如不出汗再服。严重的观察24小时,一天最多可以用到三服药。直到出汗为止。
3对重症、久症和顽固性患者,就要坚持服药,知道达到药效(出汗)的目的。
笔者称之为“中药汤剂输液法”,每两小时服药的办法,即防止药物中*,又能提高患者的有效率。
十经方与《*帝内经》
经方的运用与*帝内经密切相关。
1麻杏石甘汤,治疗太阳病麻*证和阳明病白虎证。
从《内经》脏腑角度讲,治疗肺外寒里热。肺主呼吸,主皮毛。
#外寒里热证鼻部症状也是麻杏石甘汤证,鼻炎鼻窦炎,遇冷加重,留*稠鼻涕都要用麻杏石甘汤治疗。
#外寒里热的皮肤疾病,如遇冷加重的。
#口渴、喉咙痛并发咳喘的。
肺与大肠相表里。
#痔疮。结肠炎、结肠息肉、直肠癌、结肠癌患者。伴有咳喘表证的,兼有里热症状的也可用。
肺脏本脏
#肺炎、支气管炎、感冒肺部症状,同理
2白头翁汤,是厥阴篇治疗湿热的处方。肝属于厥阴。
白头翁二两(三两)*柏三两*连三两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内经》:“肝开窍于目”。
#湿热的眼科病,脉有热象可以用白头翁汤。
肝之病在筋。
#筋病,实热证,脉滑有力,舌红,苔*腻,饭量大,口臭,大便黏,小便*赤,脑梗后自觉筋短,走路不便。用二十几恢复正常。
肝本脏病
#肝硬化,湿热证,脉有力,大便黏,舌红,苔*腻,肝功能不正常。
肝胆表里,胆囊炎,湿热证
#胆囊炎,舌红,苔*腻,口苦,肝区疼痛。注意病史中有消炎利胆片,大柴胡汤,四逆散等效果不佳。
十一经方增效剂酒/醋
《伤寒论》中与酒相关的方剂:黑体为常用方剂。
炙甘草汤
吴茱萸生姜汤
苦酒汤
乌梅丸
《金匮》
鳖甲煎丸
侯氏黑散
防己地*汤
崔氏八味丸
天雄散
薯蓣丸
大*蜇虫丸
瓜蒌薤白白酒汤
九痛丸
赤散
麻*醇酒汤
胶艾汤
当归芍药散
当归散
白术散
下淤血汤
土瓜根散
红蓝花酒
芪归芍桂酒汤
另抵挡汤
1开盖煮药,十几分钟挥发完毕。无需考虑过敏和酒精的问题。所以心脏病患者可以放心使用炙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
2*酒煎过会甜,笔者常用女儿红。加*酒后疗效成倍提高。尤其妇科
3无法丸药酒送服的,可以改成汤剂,水酒同煎。一样有效。
4临床证明,卵巢囊肿基本方加*酒一两同煎,疗效提高。手打笔记仅供自学,详请购买原著,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