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509/4386020.html第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病人发烦热,是大青龙汤证,第38条讲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无汗,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吃了大青龙汤当时病好了,后又如疟状,发热有定时,日晡所发热,这时候发热属阳明。如果脉实,肯定是由表传里了,应该下。如果脉浮虚是表不解,时发热汗出者,宜桂枝汤。定时发热汗出是桂枝汤证,日晡所发热则属阳明,两方面都可能,这就要辨脉。脉沉实有力,肯定是传里了,应下。脉浮病还是在表,经过大发汗津液不足了,当然还要用桂枝汤。
第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大下后一般来说不会再度大便硬,但六七日不大便,而且烦始终不解,腹满痛。大下后腹不应再满痛,出现既满且疼的情况时就要腹诊,手按着特别疼,说明仍有燥屎。因为本来就有宿食在内,人的肠子很长,里面燥屎未去净,所以还是不能大便。虽然是大下后,仍要用大承气汤。去病务净。
有燥屎证状很多,有的是绕脐痛,发作有时,有的就是这条说的,大下之后,六七天还不大便,而且烦还不解,里还有热,腹满按之痛,这是肯定还有东西,就是平时乱吃宿食蓄积已久,用普通泻药一剂攻不下去。
第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这条也是有燥屎的一种证候。病人小便不利,水谷不别,一般来说都应该下利或大便溏,而反乍难乍易,这是有燥屎的明证。虽然有微热且只是时有时无,但是“喘冒不能卧”。喘、冒都是实像的,热上壅压迫横隔膜就喘,昏冒是热冲头脑造成的,这说明热虽微但上攻凶猛。这是结于里而热上攻,不可轻视,大承气汤主之。
大承气汤是个峻下药,重病非它不行,病轻用它就坏事,所以用这个药要慎重,要辨证清楚。上面这些都是用大承气汤的情况。
第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一升,人参二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说“食谷欲呕,属阳明也”,恐怕不对,因为阳明病与吴茱萸汤毫无关系。吴茱萸汤证是胃虚寒的太阴病,不是阳明病。得汤反剧者,不是胃虚寒,属上焦是指小柴胡汤证的热结于胁下,上焦不通。
这一段主要是对吴茱萸汤与小柴胡汤治呕的一个鉴别。一个是虚寒,一个是热而有饮。看似相同,实质上不同。小柴胡汤证是心烦喜呕,吴茱萸汤证有时也烦躁、呕吐,是胃虚寒造成的,胃里闹得厉害,但躁多烦少。
这一段应该放到太阴篇。胃虚有寒饮,冲逆头脑,头疼头晕,食谷欲呕,属于吴茱萸汤证。如美尼尔氏综合征,头一晕就要吐,吃吴茱萸汤就好。再如偏头疼,尤其是幼儿偏头疼,用吴茱萸汤的机会很多。同时吴茱萸汤也治虚寒有寒饮的胃疼。
头疼头晕,呕吐恶心不是阳明病,可能是王叔和一看到胃就放到阳明篇了,其实张仲景说的阳明病只有热证实证,阴证虚证都归到太阴。只要看看阳明病提纲就知道了。
第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这条可分为三段。本来是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寸缓者就是津液不足于外,寸缓则为中风,就是太阳中风,尺缓就是尺弱则为亡血,就是血液少。前面讲过,“营气不足,血少故也”,所以脉迟。关浮,总而言之就是脉浮缓,是太阳中风的脉。这么分是有用意的。关以候胃,就是心下部位,关浮主热,就是心下热痞,这是泻心汤证。缓和弱的脉不好分,缓是脉道松弛无力。弱与弦相对,弦是上下崩直如弓弦,弱是不紧,缓和弱很难分别。张仲景书中缓和弱是通用的。说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也说“阳浮而阴弱”,总之,脉浮而缓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就是太阳中风的脉。
不呕,是说没传到半表半里,没有柴胡证,心下痞硬,但没有胸胁苦满。心下闭塞不通,表还没解,这大概是误下造成的。下之后表没解,外邪内陷,所以心下痞。治疗办法前而都讲过了,应该先用桂枝汤解外,然后以泻心汤治痞,用大**连泻心汤,或三*泻心汤。
如不下,病人已经不恶寒,只是心下痞而又渴,那是转属阳明了,里有热就渴。这个痞不是大实大满,是太阳转属阳明,这时小便频数,大便必硬,但里热不重,所以不更衣十日,不为所苦。这不可攻,可用治脾约的麻子仁丸方治疗,也可用蜜煎导、猪胆汁灌肠。渴欲饮水,可以少少与饮之,不要喝的太多,喝的多非喘不可。给点水,胃和则愈。
喝水了还渴,是说下之后,表还有热未解,心下痞,这个心下痞是停水造成的,是五苓散证。这是承接第一段说的。
第二段,若不下也可以发生这样的证候,病人微热不恶寒而渴,如果小便不利,这种渴也是停水,也可以用五苓散。
关于治小便利与不利,前面讲过附子汤,风水相搏,小便利大便硬者,去桂加术治小便利。术与附子为伍能治泌尿机能松弛不能收摄,如真武汤,再加上袪水药,反倒治小便利。五苓散利尿相当有力,桂枝也不治里热,如果大便硬了就不要再利水了,猪苓汤不能用,五苓散就更不能用。
第条: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一作如)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脉像浮沉相对,浮为太过,属阳,沉为不足,属阴。阳脉微是太阳中风脉。阳脉实就是太阳伤寒的脉浮紧。太阳中风则自汗出,若汗出少者,津液无大损伤,故谓为自和。若汗出多,致津液大量丧失,故谓之太过。太阳伤寒当发汗,但发汗要取微似汗,若汗出多者,亦为太过。无论自汗与发汗,汗出太过则津液亡失,必使阳绝于里,大便因而硬。
太阳中风自汗出,津液虚于表,故阳脉微;太阳伤寒无汗,津液充于表,故阳脉实。仲景这里不说脉浮缓、脉浮紧,而说阳微、阳实,就是教人明白,所谓阳绝于里就是津液绝于里。书中所说亡阳多指亡津液,一些注家说阳就是热不对。
阳脉实中的阳字是指浮脉。微是细、弱或迟,脉阳微即浮而微,是太阳中风的浮弱脉。阳脉实是太阳伤寒的浮紧脉。汗出太过,则大量亡失津液。阳绝,不能机械的理解为竭绝,而是津液亡失太过的意思。津液亡失太过,大便因硬。
在脉学上,太过为阳,不及者为阴。仲景著作中,脉的阴阳在部位、取法上各有所指,如:第6条,“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其阴阳指尺部与寸部。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其阴阳指脉的内外。本条脉阳微、阳实是指浮脉。
第条: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脉浮而芤”,即轻取浮大,重按觉血行滞涩而无物。芤脉就是浮大其外,空涩其内,主血虚、虚劳。“浮为阳,芤为阴”。此处的阴阳系指脉的属性。脉浮于外而芤于内,为阳亢于外,津血不足于内。本条暗示,大便硬除阳明热盛里实,销铄津液,汗出伤津,亡血失液外,还有病人体质津液自虚者。浮为阳者,谓卫气强于外,芤为阴,谓荣气虚于内。荣卫不和,当自汗出不已,以至胃中干而生热,阳绝于里,大便因此而硬。
第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趺阳脉是古代三部九候诊法的切脉部位之一,位于足背上踝关节前横纹的两筋间,候脾胃。浮主热(胃热),涩是津血不足,此与寸口脉法相同。胃热则气强,其脉浮,小便数乃致津不足,其脉涩。古人认为脾为胃行津液,今胃中干,已无津液可运,则脾的功能亦受到约束,故名脾约,麻子仁丸主之。
以上四条均为脾约证,其原因虽各有不同,但津液绝于里而大便硬是一致的。津液亡失致大便硬,即前所述“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与大承气汤证的热实燥结,潮热、谵语、烦乱者大不一样,不可以大承气汤猛攻。因大便难一证易弄错,所以连续论述,或以证分,或以脉辨,处处示人以辨证之道,并名之为脾约,出麻子仁丸缓下方,以示与大承气汤的证治有别。但从行文特点来看不似张仲景笔法,应是王叔和所加,王叔和是搞脉学的,总习惯以脉论证。
麻子仁丸用药系在小承气汤基础上加麻子仁、芍药、杏仁。麻子仁、杏仁多油脂,可润肠,芍药可治腹痛,以蜜和丸,既可润肠通便,又能缓和药性使之不致大泻。
第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三日,虽发汗而病不解,其人反蒸蒸发热,此热发于里,不似太阳病的翕翕发热于外,故说“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才三日,发汗不解,马上蒸蒸发热,传变迅速。因无大汗出和腹满痛不用大承气汤。太阳病,汗法为正治。发汗后而病未解,预示着有传变的可能。蒸蒸发热其热如蒸,从内达外,为里热,说明已转属阳明。无大汗出、口舌干燥,不同于白虎汤证。无腹满硬痛,故不用小承气汤。虽有潮热,但无谵语、屎硬等证,故不用大承气汤。以其胃热蒸腾发自于里,病在胃故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第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吐后气逆,胃常不和,少予调胃承气汤和之则愈,此是常法。吐后胃不和,腹胀满,是吐后气逆胃不和的表现,不能误为大实满,而与大承气汤攻之。
阳明病胃家实,但热与实不同,实热的程度亦有很大差别,所以三承气汤各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大实、大满、大痛、大热是大承气汤证,胃不和调胃承气汤或小承气汤证,里实胃不和、以热为主是调胃承气汤证(参见条)。实满腹胀为主是小承气汤证(参见条)。本条表现是腹胀满,按常理应予小承气汤,之所以用调胃承气汤,是因为吐后之腹满乃胃气不和也,和胃则愈,可与29、70、、条互参。
牛哥杨思远
喜欢就打个赏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