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市民健康热线的一条短信,让我们这两医院做常规的儿童保健。我跟祥哥早上顶着大太阳医院,却被告知还没到她体检时间,之所以会收到那条短信,是因为市民健康系统上钰儿的出生日期登记错了,囧。
于是乎,我们只能再次顶着炎炎烈日返回,回家之后发现我们三个都满身大汗,我因为一路上抱着闺女,更是汗流浃背,心想还未到酷暑,出门一趟却快中暑了。
春末,用烈日骄阳宣告,虽未夏至,胜似盛夏。
每到夏天,琴琴原本的好胃口也会缩水一半,虽然知道吃冰喝凉很不好,但每每路过冰冻西瓜摊我还是会频频回顾,只为想象一下那冰凉爽口的感觉,真真让人凉快。
总有人问我,夏天那么热,干嘛不能吃冰?
夏天因为天气炎热,我们身体的气血走向由内而外,所以体内更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现象,对于脾胃,此时更需要的温热,即”暖胃“,而非进食寒凉之物进一步增加脾胃负担。而且结合春夏充足的阳气,平时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寒的体质,养阳效率更高,此时可以多吃姜枣茶、生姜桂圆汤等。
有些人说,我也想喝姜枣茶,可是我一喝就上火,平时除了容易上火,还感觉体内湿气特别重,排便粘腻,皮肤容易出油,或长痘,或喉咙经常有痰,那我可以用红豆薏米水代替姜枣茶吗?
红豆薏米水,是几年来被成功炒热的”伪“养生圣品。
红豆性平,有一定利尿消肿的作用,超市卖的一般是红豆,以食用为主,很少入药;入药的常为”赤小豆“,性凉,可祛湿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面把赤小豆又称为红豆,虽然二者长得很像,功能上还是有很大差异,李时珍对赤小豆的别称容易让人觉得红豆也具有赤小豆的效果。以祛湿为名义横行市场的”红豆薏米水”叫作“赤小豆薏米水”可能更合适。
薏苡仁,大家都知道,可以祛湿热,那么既然赤小豆跟薏苡仁都可以祛湿热,那么为何还说这二者是伪养生呢?
因为真正的养生必须真正对健康有好处。
以祛湿为例,除了采用利水利尿之物,还应该结合燥湿健脾,脾胃功能健全了,才能从根本上把身体多余的湿气代谢出去。从五行上理解,脾胃属土,土克水,便可知祛湿最根本的方法是健脾。
而脾喜温热,且不论赤小豆性凉,薏苡仁也是寒凉之物,二者煮水喝短期会有祛湿的表现,长期则进一步损害脾胃阳气,而湿属阴邪,如果脾阳不足,脾胃虚寒了,那么湿气就更容易在体内堆积,时间长了则可能由湿热体质变成寒湿体质。
既然红豆薏米水没办法从根本上祛湿,那么有哪些食物或药食同源的药材(亦食材)能够达到燥湿健脾的作用呢?
其实薏苡仁还是可以的,但必须是“炒薏苡仁”,薏苡仁炒制之后可以去其寒性,增强祛湿健脾的作用,所以如果是“红豆炒薏苡仁水”,还是可以偶尔喝喝的。
同样炒制,也适用于白术,生白术虽然也有燥湿健脾作用,但土炒之后的“炒白术”其燥湿作用进一步增强,因此炒白术还可以用于补脾止泻。有些人的体质属于平时吃点凉的就容易腹泻,这种体质就比较适合平时用炒白术煲汤食用。
除了炒薏苡仁、炒白术,祛湿的明星药物还有最正派的:茯苓。
别看茯苓是很低调的白色块状物,它可是同时掌握了心肺脾肾经(此处指归经),所以茯苓除了履行健脾祛湿的本职工作,还具有安神、宁心、甚至养肾的作用。很多医家就很喜欢在调理失眠病患的时候加入茯苓,增强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
具燥湿健脾功效的还有一个大家很常听到、但却对其”前身“随手丢弃的药材:陈皮。
你吃完橘子的时候是否也把桔子皮随便丢弃呢,下次记得,把随手丢弃换成顺手收起,收集一下每年冬天过年前后吃的桔子皮,太阳底下晒晒成桔皮干,虽然未”陈“,至少保证货真价实,也有一定止咳化痰、燥湿健脾的作用。对于经常抽烟的人,我还是比较推荐偶尔用陈皮泡水喝。
以上介绍的都是我们平时容易获取的燥湿健脾药材,除此之外常用祛湿的药材还有猪苓(价格昂贵)、泽泻、冬瓜皮、玉米须等,它们有些大多以利水渗湿为主,健脾效果比较弱,所以琴琴就没特地罗列。
所以,除了红豆薏米水,我们平时如果要祛湿,还可以用炒白术煲汤(比如排骨汤)、泡陈皮水喝,或是茯苓打粉与大米煮粥等。
但,万一我没空做饭,每天忙于上班,连运动睡觉都是奢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祛湿?
有,那就是”祛湿茶“。
祛湿茶是琴琴结合炒白术、炒薏苡仁、茯苓、陈皮等搭配而成的,专门燥湿健脾的祛湿茶包,加入开水焖泡便可饮用,适用于湿热或寒湿体质。
为了不让大家在祛湿的时候觉得太无聊,琴琴特地给每小包祛湿茶搭配了不同的花茶,比如加入干姜,除了祛湿还能温里;加入玫瑰花,除了祛湿还能疏肝理气;加入桂圆,除了祛湿还能补血。每盒祛湿茶成品共15小包,共15种花茶口味。
在哪里可以免费品尝祛湿茶呢?
为了感谢各位朋友对琴琴的支持,尤其琴琴孕期产后很多朋友都能理解跟鼓励琴琴的工作,琴琴特地包装了很多份祛湿茶试吃分享装,打算赠送各位老铁。
活动参与方式为周四(5.24)晚上9点前,留言前20名,可以免费获取一份祛湿茶的试吃分享装(6包/盒)。希望祛湿茶可以真正帮助各位远离湿气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