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所谓三把伞(散),是指三个中药散剂处方:银翘散,藿香正气散,五苓散(包括八正散)。“此三类处方,不仅在农村山区很实用,也是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治疗方剂,也是快速掌握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口,学习中医疗法,进而举一反三,从少到多,逐渐熟悉当地的病种,逐渐学习处方的变化,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编辑/张亚娟)
手拿三把伞(散),一天走到晚
作者/王幸福
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山区工作,当地医生告诉我一句话,即“手拿三把伞(散),一天走到晚”。所谓三把伞(散),是指三个中药散剂处方:银翘散,藿香正气散,五苓散(包括八正散)。因“伞”与“散”音相同,而南方天气多雨湿,使用伞的机会很多,外出或出诊必用之,故借音将“散”称之为“伞”。这句话也说明,在当地使用这类处方的机会很多,只要掌握了这三类处方的运用规律,进行化裁变化,就可以完成日常的诊疗工作。山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现金比较缺乏,患病之后,一般的慢性病很少进行治疗。而出现的急性病主要与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相关,用现在的话说,主要病症出现在呼吸系、消化系、泌尿系三个方面。以上三个处方正好适合治疗以上三个方面的疾病,故当地医生有此一说。
银翘散
当地山高水冷,受寒湿之邪侵犯的机会很多,但一般的感冒,当地的赤脚医生(现称乡村医生)进行治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往往一些高热而病情很重的,发展又很迅速的医院进行诊疗。针对此时的病情,我们使用银翘散的机会很多。除了一般的感冒之外,很多急性传染病初期,也多使用银翘散加减。如当地多见的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均这样治疗。金银花、连翘的用量随着病情的轻重而不一样,每味药最少在15g,多则用到半斤左右。其中的辛凉解表药用量则不宜超过正常用量太多。因为重症病人,在治疗时可以大量、多次服用银翘散,甚至可以尽量服用。在当地农村就有用大锅煎银翘散任病人服用的方法。这是因为金银花、连翘临床上尚未见明显副作用,甚至还有报道说金银花长期服用有养颜作用。在病情很重时,还可加入较大剂量的大青叶、板蓝根等清热解*药。而解表发散药则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汗出不好控制,引发变证。有时在大量使用金银花、连翘而嫌方中解表能力不足之时,可以加入辛温而润的防风以助之。但很少加温燥的解表药物,如羌活等。
当然,若不属于西医所说的钩端旋体或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性疾病,也可偶尔加入羌活等药。在抗湿邪时一般多根据病情加用苍术、藿香、佩兰、滑石、秦艽、续断等一类燥湿、祛湿药(其中前四味药用的比较多),而且效果很好。这种用法有点像白虎加苍术汤,虽然这对人体津液缺乏,但湿邪却依然存在,津液(正湿)与湿邪(邪湿)不一样,津液旺盛不代表湿邪多,湿邪亢盛很可能津液十分缺乏;津液缺乏同时可能出现湿邪为患,津液不缺乏也可能有湿邪为患。正邪两种概念,不要混淆。
除了温热类疾病之外,风寒类疾病也可以使用银翘散加减,就如像现在不少人感冒动则服用银翘解*丸一样。当时在风寒入侵,病情不太重的时候,也多使用银翘散加减变化进行治疗,就是处方中,解表药的药味和用量相对加重而已,如加入羌活、防风等,变成了解表的凉、温药同用的局面。但是效果很好,也并未见明显副作用。后来为此事,我专门请教我的老师杨卓寅教授,我说为什么治疗感冒时,不分伤寒、温病,概使用银翘散也能取得较好效果?他回答说,这种疗法可以归属于病因疗法,用西医的话说,感冒不仅是体温调节出了问题,而一定有外来微生物侵犯,这些外来微生物很容易成为致病的主要原因,银翘散具有抗击或杀灭这些外来微生物的作用,因此能治疗这些疾病。我认为这一说可以供我们参考运用。
银翘散处方的君臣佐使历来争论很大,在大学通用教材上,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谁属君药,谁属臣药,但解说还是将金银花、连翘等药归属于君药,而将竹叶、薄荷、淡豆豉、荆芥等药作为臣药来解释。理由是金银花、连翘虽然主要是清热解*,但其轻清上扬,也具有解表的能力,解*、解表二者兼顾,因此为君药。再用竹叶助其解*能力,因其解*能力本身较强,故不用太多药物进行协助;而用薄荷、淡豆豉、荆芥助其解表能力,因其解表能力不强,故用较多药物对其协助,从而完成君臣的搭配。
金银花、连翘性寒而质轻,金银花芳香能向上向外而达表,连翘味辛,辛能入肺而散表,所以二者配合能透散外邪,是为君药应该没有问题,而臣以薄荷散肺气以出表,淡豆豉芳香醒胃以祛邪出口,牛蒡子散咽喉之结以祛邪出鼻,竹叶寒凉以增强主药的清解能力,故为臣药。尚恐出表能力不足,故佐以辛温而能透血中之风的荆芥以增强辛凉解表药的解表能力,并佐以能提壶揭盖的桔梗通达肺与大肠之气,以助解表能力。而使以甘润不腻的芦根、甘草养阴生津,合之诸药,使银翘散清热而不碍阴,解表而不伤津。所以《温病条辨》的方论中说:“可见病温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此叶氏立法所以迴出诸家也。”
因此在临床上只要运用得当,外感初期对银翘散进行适当加减变化均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当然,这只是在当时农村的条件和环境下的一种思维方式,真正需要恰当治疗还是要借重辨证论治的方法。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经加减变化后在当地使用也是非常多,因为当时农村卫生条件较差,加上有些地方用水较为困难,饮用水清洁消*不够,很容易患肠道疾病,其中又以寒湿性泄泻最为常见,使用藿香正气散就很对证。《医方集解》说:“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膈满闷,咳嗽气喘;伤冷,伤湿,疟疾,中暑,霍乱吐泻;凡感岚瘴不正之气者,并宜增减用之(元气虚弱之人慎用)。”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有外邪入侵,如风寒、暑气、岚瘴等;二是饮食不洁或不当以至脾胃正气受伤(注意:是正气受伤不是元气虚弱,元气虚弱是慎用)。正如盛心如所说:“天时人事,两相感召”而成之病,即可用藿香正气散治疗。但是风寒外感不是指伤寒、温病之属;饮食不洁或不当引起的病情不是指湿热下利之属。《医方考》说:“凡受四时不正之气,憎寒壮热者,此方主之。风寒客于皮毛,理宜解表,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芳香利气之品以主之;白芷、紫苏、藿香、陈皮、腹皮、厚朴、桔梗,皆气胜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气;白术、茯苓、半夏、甘草,则甘平之品耳,所以培养中气,而树中营之帜者也……若病在太阳,与此汤全无相干。”一般情况下,下利病是可以有发热症状的,泄泻病应该没有发热一症的。但是藿香正气散所主之病是可以有发热一症的。
记得0世纪70年代,曾出现过有发热症状的泄泻病,而且呈流行性趋势,病人很多,当时称之为肠道流感,全国从上到下通知,此病应该使用藿香正气散治疗,医院内也是提倡使用藿香正气丸治疗此病,几乎成了当时的唯一疗法,效果也十分的满意。直至现在我们在治疗以泄泻为主的肠道疾病的时候,也多是以内有寒湿,外有发热这两点作为使用藿香正气散的主要条件。当然内有寒湿症状是主要的,若无发热,可以使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但有发热一症就主要是使用藿香正气散进行治疗了。
藿香正气散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组成,一是芳香透散药,其目的是为了化湿和透表,如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等,二是培补脾胃之药,其目的是为了培补受伤的脾胃之气,如四君子汤之类,三是燥湿除满药,其目的是为了祛除寒湿和食积,如平陈汤之类。其中藿香芳香辛温,理气而宣内外,和中而止呕泄,善辟秽恶而解表里,是君药中的主药。以紫苏芳香透散加强藿香和中辟秽的能力以除里湿,以白芷辛温发散加强藿香宣外而解表的能力以去表邪,以桔梗提壶揭盖宣肺气加强藿香开以透表祛湿,三者为君中之臣药,但上四药解表和中,起到治疗此病的主要作用,故共同组成本方的君药。厚朴、大腹皮行水消满,橘皮、半夏散逆除痰,疏通里滞,是为臣药,因本病感受之时有正气受伤,故用白术、茯苓、甘草益脾祛湿以辅正气,正气一通,则邪自除,故为佐使药。
藿香正气散(丸)不仅在中医临床上使用很多,在农村、山区使用的更多,一般老百姓也多明白其中的用法。以前很多乐善好施的单位或个人都在夏秋之交,主动将藿香正气散(丸)散发给病人或有此需要的人,有的单位甚至常年施药,此颇有好评。现在在百姓的家庭药箱里,藿香正气散(丸)也多是常备药,多数情况下,只要是肠道疾病,不需医嘱就能自己服用,可见使用之多,效果之好。
五苓散
五苓散包括八正散及其变方在当地农村使用也是非常多的,因为山高天寒雾多,地下水冷寒湿重,春冬之季容易出现以五苓散证为主的病情,秋夏之季容易出现以八正散证为主的病情。用西医的观点来看,这些病都与泌尿系统有密切关系。
八正散证的病情比较容易诊断,多以尿急、尿频、尿热、尿痛为主症,当地老百姓在发病初期一般自己采摘遍地都是的车前草煎水服用,医院诊疗,大多处以导赤散变化,不愈或病情加重时改方为八正散变化,一般治疗效果都比较满意。
但是对五苓散证进行治疗,一般老百姓很难把握,多需要医生处方。五苓散证以尿短、浮肿为其主要表现,也有伤寒和杂证两大类表现。在伤寒类疾病中,多先有外感寒湿,随之太阳之热传于膀胱之腑,出现发热恶寒、面部浮肿等病情。开始多表现为风水证,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恰当,转手即为五苓散证。西医此时多诊断为急性肾小球性肾炎。因为中医认为水液代谢主要靠肺、脾、肾三脏调节,所以五苓散治疗此类疾病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有如《医方集解》所说:“陈来章日,治秘之道有三:一曰肺燥不能化气,故用二苓、泽泻之甘淡,以泄肺而降气;一曰脾湿不能升津,故用白术之苦温,以燥脾而升津;一曰膀胱无阳不能化气,故用肉桂之辛热,以温膀胱而化阴,使水道通利,则上可以止渴,中可以祛湿,下可以泄热也。”治疗时各味药物的分量,可以根据水热所在脏腑不同而不同。若主要在表,此时桂枝的用量可以适当加大;若主要在脾,则白术、茯苓的用量可以适当加大,若主要在肾,则泽泻、猪苓的用量可以适当加大。
本证的要点为热与水结于膀胱(可有外邪,也可无外邪),而膀胱之气受制或受损,致使水液停留在膀胱之中。泽泻甘寒,入膀胱以泻热利水,应为君药中的主药。猪苓甘淡助泽泻利水,与泽泻共同组成本方君药。茯苓、白术补脾肺之气,化湿利水以为臣药。桂枝外解肌表之寒湿,内散膀胱之热结,是为本方之佐使药。
在杂证中,五苓散的治疗实际上与伤寒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均是水结膀胱,在伤寒类疾病中,属于水热结于膀胱,膀胱受制而不能气化;在杂证中属于水湿停留膀胱(多有寒热夹杂),膀胱之气受损而不能气化。西医此时多认为是急性肾炎转化成慢性肾炎的时候,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时候。程郊倩说:“用五苓者,取其开结利水也,水泉不致留结,邪热从小便出矣;若热微消渴,是则热入膀胱,而燥其津液,乃成消渴,此膀胱无邪水之蓄,亦用五苓者,以化气回津也,使膀胱之气腾化,故渴亦止而病愈。”其中的要点是:一为开结利水,一为化气回津,均是针对膀胱而言。在杂证中,一般无发热恶寒症状,则桂枝可改用肉桂。罗东逸说:“伤寒之用五苓,允为太阳寒邪犯本,热在膀胱,故以五苓利水泻热。然用桂枝者,所以宣邪而仍治太阳也。杂证之用五苓,特以膀胱之虚,寒水为壅,兹必肉桂之厚以君之,而虚寒之气始得运行宣泄。二症之用稍异不可不辨。”
若小便出现血尿,则五苓散去桂枝,名为四苓散;若癔病性小便不出,可在本方中加入辰砂,名为辰砂五苓散;若下焦寒湿阻滞,小便淋漓不尽,则可在本方中加入苍术,名为苍桂五苓散;若湿热壅滞中下焦,小便发*、便秘、烦渴,甚至眼白珠*,皮肤*等,可在本方加入茵陈,名为茵陈五苓散;若食滞发热,溺涩便结,可在本方中加入羌活,名为元戎五苓散;若中焦受湿,暑热熏蒸,小便赤短,头痛疲乏,可在本方中加入石膏,滑石,寒水石以清六腑之热,名为桂苓甘露饮;中暑伤热,热蓄膀胱,小便短赤,大便秘而渴,可在本方中加入栀子,滑石,甘草,食盐,灯草,名为节庵导赤散;若停饮夹湿,腹痛泄泻,本方可与平胃散合成胃苓汤;若伤暑泄泻,本方可与*连香薷饮合成为薷苓汤;若寒热往来,热多寒少,口燥心烦,本方可与小柴胡汤合成柴苓汤。
以上三类处方,不仅在农村山区很实用,也是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治疗方剂,也是快速掌握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口,学习中医疗法,进而举一反三,从少到多,逐渐熟悉当地的病种,逐渐学习处方的变化,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本文摘自《医灯续传——一位中医世家的临证真经》,人民*医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幸福。
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有什么问题,可在下方留言~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仅做健康科普,具体检查或诊疗还请遵循医生指导。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