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是美好乡村的“守护者”、脱贫建设的“领路人”。他们扎根基层,架起村民、*府、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年5月20日起,乐居财经联合碧桂园推出“凤凰涅槃‘1+x’计划”,奔赴9省14县,对话“中国老村长”,挖掘一线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本期蓝田县灞源街村曹彦娃。
出品人
贺寅宇
总策划
陈海保
统筹
王川潘宇凌王敬宾
撰文
王若君
摄影摄像
史策
编辑
吕秀伦
从古城西安城东出发,溯灞水向南再拐向东过蓝关镇、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进道沟峪,翻王趴岭80余公里就到了灞河源头第一镇——灞源镇了,灞源街村便是灞源镇的中心。
古朴厚重的青石板路、整齐的木结构装饰商铺,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如今的灞源街,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原来的布局,历经数百年沧桑、时代更迭后风韵犹存,走在街上,感觉穿越到了关中南部山区晚清、民国时期商贾云集、百货齐聚的场面。
年之前,碧桂园扶贫“老村长”、灞源街村前村主任曹彦娃花了17年的时间,来“复活”这条百年老街。
打通死胡同、重整街道、扩建绕村一圈的环形街,这些只是第一步,在曹彦娃看来,在这个山岭纵横、沟壑相交,“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走在前头,同时,寻找一条可持续的产业“造血”之路,老街才能真正“活”起来。
“复活”老街并非易事。这个过程中,需要推进过境铁路、公路及“灞水之源”主题公园等建设项目。其中,由征地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冲突,一度让曹彦娃心生退意。有一段时间“不想干了”。冷静下来后,他选择了咬牙坚持。
现在灞源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镇的前列,曹彦娃等老一代村干部们不辞辛苦地上下奔走、耐心协调功不可没。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靠特色。受制于黑沙土植被生长缓慢和灞水源头水源地保护,发展本土产业有着天然劣势,曹彦娃也曾有很多设想,他不断调研带头试验,开采钼矿、种植猪苓(中药材)、做豆腐......流过失败的泪水,也擦过收获的汗水。如今,曾经闭塞沉寂的小山村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下是乐居财经与曹彦娃的对话精选:
谈基建:曾经不想干了
乐居财经:担任村主任17余年,您做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事?
曹彦娃:这17年的工作,前期主要是打通菜市场旁边的那条老街,有上百年历史了,原来这里是一个死胡同,后来拆了几座房,把街道重新整合,扩建成一条环形街。现在,沿街的商铺主要经营豆腐干、中草药、竹制工艺品等,很好地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既保留老街原有的历史底蕴又让它走进现代人的生活,焕发新活力。
年村委会盖了5间2层的办公室,只花了12.6万,当时,确实把我们“难住”了,一些不明真相的村民当时都以为是给我个人盖的。盖好以后,把村里的代表都召集起来,60人左右,把账目一公布,大家都双手赞成。我们原来是四个组,盖了五间,给每一个组分一间,剩下的一间租出去,一年租金是元,够村里的日常花销了。
乐居财经:灞源街村辖区内有铁路、高速路经过,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曹彦娃:宁西线过境路段是年修建、沪陕高速过境路段是年修建的。修铁路的时候,为了征地的事情,村民三天两头“打嘴仗”。那时,有的人只看眼前利益,只想守住自己的地,有的人“张嘴胡要钱”,给干部出难题,那时我真一度不想干了。
乐居财经:征地激发了矛盾怎么办?
曹彦娃:需要村干部家家户户跑着做思想工作。年,在建设“灞水之源”主题公园时,要征地,群众不给,经过反复的劝说,公园才终于建好了。
乐居财经: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后,村里有什么明显变化吗?
曹彦娃:高速修了后,车进出也方便了,如果遇上下雪天,就坐火车出去。要想富先就修路嘛。
乐居财经:您刚上任的时候是多大年龄?当时除了做村干部以外,家里还有没有其他的营收?
曹彦娃:35岁左右,家里小孩十来岁,那时,家庭压力还是蛮大的,家里有个货车,偶尔跑跑运输,也给村上搞搞运输,不过,有不少都是义务劳动。比如说拉篮球杆,或者文化局发的器材什么的,我都是免费去拉回来的。
谈产业:在试错中发展
乐居财经:在发展当地产业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曹彦娃:灞源镇这边的土壤属于黑沙土,它生长东西比较慢。又因为是灞水源头,水源地保护,养殖业受限。所以,在发展产业方面,灞源有很多天生劣势,大家也有很多顾忌。
早些年,考虑过发展矿业,灞源有一些钼矿、金矿资源。年,跟*府领导跑到洛南县考察调研,结果在途中,我出了车祸,胳膊都被撞得都歪到一边去了,手术后我休息了整整一年才恢复。钼矿是我牵头做的,中间还挺曲折的,开了3年,最后失败了。
后来,带领大家种猪苓,开始没人愿意种,我找自己关系好的先种。我家地本来就少,为了起一个带头作用,我种了有五分地。群众一看,能“吃上利”(有收益)后,大家就都来种了。
有部分村民,不相信科学种植,一开始用那种老方法去种,就像住我对门的王利娃(化名)就很犟,后来经过我们反复劝说,给他讲道理,让他亲自实践,他体会到科学种植的好处,思想也就慢慢转变过来了,后来收成也不错。但中草药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这两年价格偏低。
乐居财经:现在村里种药材的人有多少?
曹彦娃:村里大概有来户人家,种中药材的十来户左右。
乐居财经:除种植猪苓外,灞源街村还有哪些产业?
曹彦娃:做豆腐干和养殖业。做豆腐干几乎是家家户户的必备技能,现在沿街卖豆制品的商铺基本都用的是各家自己的手艺,一年下来,每户靠卖豆腐干也能有个两三万块的收入。养殖业主要是养鸡、养猪,不过规模比较小,做豆腐剩余的豆渣都用来喂猪喂鸡,很环保。
乐居财经:之前担任村主任,吃了一些亏,家里人一度不理解,如今受聘“碧桂园老村长”,家人支持吗?您现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
曹彦娃:家人很支持,主要工作就是给大家做宣传,一些困难家庭的(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另外,组织贫困户学习一些种植、养殖技术。我虽然不做村干部了,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发光发热,希望能给村上带来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