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辨证之肝胆湿热证杏林小酌 [复制链接]

1#
初期白癜风症状图片 http://m.39.net/pf/a_5776100.html

本证百度百科名词解释:肝胆湿热证,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大便不调,或身目发*,舌偏大,舌红苔*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只看定义好似没什么特别的,无外乎是肝胆症状+湿热症状,其实没那么简单,具体分作肝脏湿热证、胆腑湿热证以及肝经湿热证。其病位和主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对比着说一下这三个证。

三证都属于肝胆湿热证,有很多相似,区别也就是病位不同,主症不同。中医有左肝右胆之说,其含义是从五行配五方说的,与现代肝胆解剖位置不是一码事。肝脏的五行属木,方位为东,在我们人体中对应的是左东右西,所以我们的肝气为左,但是肮脏居于右侧。胆的五行属于金,方位为西。行气于右。肝脏主升发疏泄。而我们的胆主降敛。

首先说一下肝脏湿热证,又称湿热蕴肝证,病位在肝。肝病容易横逆犯胆克胃,出现一定的胆胃症状,肝脏湿热证可见胸胁胀痛,或见身目俱*,厌食腹胀,泛呕口苦,大便不调(或干或溏或粘),小便*赤。病因方面主要是感受湿热疫*(参照各肝炎病*);疾病模型中医参照胁痛,西医参照各类肝炎。治疗上都是清泄肝经湿热,本证如果热重用茵陈蒿汤,组成:茵陈、山栀子、大*。方歌:茵陈蒿汤治阳*,栀子大*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如果湿重于热,选茵陈五苓散:茵陈、泽泻、茯苓、桂枝、猪苓、白术等。就是茵陈+五苓散而成。其实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合方使用。

其次说一下胆腑湿热证,也称为湿热蕴胆证,胆腑湿热,轻者隐痛,重者灼津成痰,阻塞胆经,不通则痛,右胁疼痛,甚则牵引肩背;胆附于肝,左肝右胆,所以疼痛部位多位于身体右侧。胆经不同,胆汁溢于脉外,可见*疸,胆腑病变,可出现厌油腻、大便干结或灰白,尿*。病因多嗜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化湿生热,或久郁为石。疾病模型,中医参照*疸,西医参照胆囊炎、胆结石。治疗选方可用大柴胡汤加减,组成:*芩、柴胡、大*、枳实、半夏、白芍、大枣、生姜。方歌:大柴胡汤芩大*,枳芍半夏枣生姜,少阳阳明合为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再次,说一下肝经湿热证,主要部位在肝经,症状也在肝经:阴部潮湿瘙痒,女子带下*臭,男子睾丸肿痛。病因多他脏传变,如脾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火,传至肝经。疾病模型,中医记个阴痒,西医记个阴道炎等即可。治疗还是分利湿热,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方歌: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总之,本证以清利湿热为大法,一是通利小便,使湿从小便而去,二是通利腑气,,使湿热下泄。湿热阻滞气机,应故兼以疏肝利胆,清利湿热药多苦寒之品,易伤脾胃,故应当佐以健脾和胃之药,肝经湿热之阴痒,可应用化湿解*药外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