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过得真是辛苦,一个等级考试,一个体测,应试状态下,知识和身体的双倍压力,在时间巨大的推动下,随着气的出入,也经历着生长壮老矣的变化。幸好,这种生活并非常态,一切过后,海晏河清。我还是更喜欢平常的自己,每天读读书,听听课,医院找老师跟跟诊的学习状态。反观自身,自从十月开始参加这个代表学校所谓的全国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我有多久没有读《庄子》了,我有多久没看完一本书了,有多久没坚持继续背伤寒了,医院找老师跟诊了……
这篇文章本来早已写好,结果一直拖到现在。
——关于一级考试——下面谈谈我参加这次等级考试的一点点不成熟的心得,或者勉强称之为经验,毕竟我个人觉得一级的考试水准还是被我高估了,送给明年准备参加的同道们。考试满分一百,六十分即为通过。一级就比较简单了,内容又全是大纲上所要求掌握的条文,只要你对条文轻车熟路,过关就不成问题。比如在考前随手翻书,“心下悸者,半夏麻*丸主之”,结果就是考试的一道原题;词语解释有“无失气宜、阳浮而阴弱、中暍、传化之腑、逆传心包、脐上筑……”大家从中也可以窥得一级的题是多么基础,考的是你对经典的基本功。我之前以为多选要考的药物组成是像鳖甲煎丸、薯蓣丸、大*蛰虫丸这类一二十味的大方,结果考的却是大*硝石汤、翘荷汤这类的小方,药物组成不过四五味,不过,不熟悉的话,这也很容易失分。相较于最后的考试,我还是在试前学校安排的关于四大经典的八节培训课中收获更多。此四大经典,非我们所普遍认为的内难本草伤寒,而是把难经和神农本草经换成了温病。给我们培训的伤寒老师说得好“这种考试大纲的安排其实是把中医真正的经典给降格了,学中医能离得开中药吗,能不学神农本草经吗,中医学院的学生,其实只需要开设中医,中药,两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啥时候这种中医经典的等级考试能取代中医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这才是中医的希望。”关于温病的部分,考的是温病学原著里的内容,跟课本所要求掌握的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平时读书一定要去读古书,读原著,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这些后人们解读得天花乱坠的等身著作上,否则很容易先入为主,不见泰山。在此也要感谢一下那天给我们培训温病的谢老师,真的是太负责了,为了把大纲上每一条都讲到,一鼓作气,整整晚放学一个钟头。不过,他生动的上课风格,真是让人怀念,在讲银翘散的煎服方法时,他说“中医界真正会用银翘散的不超过十人,叶天士算一个,你们谢老师也能算一个(此处引得学生大笑)。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的鲜苇根汤煎,只需30秒便能香气大出,而人们往往过煎,以致如文中所讲: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他还讲到一个病案,刷新了我对温病浅薄的认知,原来温病用好了,能解决如此多的大问题,我之前对温病的定位还停留在治感冒发烧上。医院里治了一个重症的患者,一直吐血,西医没有一点办法,他开了犀角地*汤合银翘散加减,果真有效,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地*汤合银翘散主之。虽然学校今年是第一次组织参加,但我觉得应该能开个好头,正如举办方在书中所说的那样:“通过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我们希望中医学子在中医经典的学、思、悟、践上下苦功、求真知,形成学经典、用经典的新风,从而全面提升中医人才的经典理论水平和临床临床诊疗水平,最终实现守正创新的目的,从而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鼓励更多的中医学子参加明年的等级考试,树立起学习经典的意识,即便多一人,便也算是为中医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了。
——关于二级考试——
下面是江威师兄的分享(一位参加二级考试的实力选手)/p>考试,是更好地督促我们学习,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不足。主要谈一下考试题型吧,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参考,有的放矢。上来,先是8道名词解释题,比如虚风,分消上下之势,膜原…等等。这些名词,中医特色浓厚,经典特色更是浓厚,就我思考,主要是想表达我们中医是非常系统化的,有自己的基本概念。我在读经典的时候,有时候就是不求甚解,当然这是不好的,大家要打好基础,基本概念不能含糊。接下来,判断题,不同于我们平时所做,基本都是给一段经文,看看是否和原文一致,比如“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不欲饮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熟悉原文的同学一看就知道对错了。总之,原文是重中之重。另外,单选,多选则与平常无异,主要看自己是否进行整理总结了,像甘草泻心汤的服法?以下哪些方需要去滓再煎?猪苓汤和五苓散的共同症状有?最后的能力题主要是一则医案:《丁甘仁医案》韦左脘腹作痛,延今两载,饱食则痛缓腹胀,微饥则痛剧心悸,舌淡白,脉左弦细、右虚迟。体丰之质,中气必虚,虚寒气滞为痛,虚气散逆为胀,肝木来侮,中虚求食。前投大小建中,均未应效,非药不对症,实病深药浅。原拟小建中加小柴胡汤,合荆公妙香散,复方图治,“奇之不去则偶之”之意。先使肝木条畅,则中气始有权衡也。
结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分析此案的病机,治法和用药思路。
病案我不做分析,已经写的很明白了。通过考试,勇夺高分是一种能力,验之临床,指导生活才是我们学习经典的终极目标。执药(针)不如执方,执方不如执法,执法不如明理,中医的理是什么?不过“阴阳”二字而已,但我们“明”了吗?“明”本身就是一对阴阳,左为日为阳,右为月为阴,此日月是以左右言之,若以上下言之,则为“易”。中国文化根源于《周易》,中医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经典的成书无一不是文化的孕育,中医的理法方药都在其中,特别是“理”,所以一个承气汤,阳明腑实、热结旁流用之,是其常法,少阴病急下存阴用之,是其变法,温病釜底抽薪也是变法。“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学了伤寒、金匮,大承气汤不会用,不敢用,学了温病学,心里就有底了,为什么?舌、脉、证的相应。由此可以看出,中医一脉相承,温病是在伤寒基础上对中医理论体系进一步补充完善,今天我们追随先辈,传承守正;至于发展创新,在这样一个百家争鸣改革开放的时代,一刻也没有停止…读书的习惯,特别是读经典的习惯,五年足够我们养成了,每天不在于读了多少,而在于是否进入经典和古圣先贤深入交流,儒家修身讲究“功夫”,中医也一样,久久为功,日日不辍,苟日新,日日新,方能功到自然成!与大家共勉。
附/p>
试题题型、结构及难度结构比
题型
词语解释、判断题、选择题、能力题(含病案题)
结构及难度
一级试题
试题内容只涉及一级原文;难易比为易︰中︰难=6︰2︰2。
词语解释8分,每题1分,共8题;
判断题20分,每题0.5分,共40题;
单选题60分,每题1分,共60题;
多选题12分,每题1分,共12题。
二级试题
内容涉及一级原文50%,二级原文50%;难易比为易︰中︰难=6︰2︰2。
词语解释8分,每题1分,共8题;
判断题20分,每题0.5分,共40题;
单选题48分,每题1分,共48题;
多选题12分,每题1分,共12题;
能力题12分,每题12分,共1题。
(此书可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