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能治疗白癜风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朱鹮夏永光摄桑农采摘桑 叶许兵摄野生大熊猫
雍严格摄石泉县的工人挑选蚕茧 许兵摄旬阳县水泉坪千亩油菜花田 刘晓峰摄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巨大的山脉呈东西走向,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为中国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提供了水源保障,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水塔;秦岭涵盖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地理位置,多样的气候使秦岭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秦岭还是各类野生动物天然的栖息地。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秦岭腹地,就像走进一幅大气磅礴的生态画卷里。进入陕西安康、汉中,这里百姓的“绿色故事”值得倾听——村民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友好互动,与翩跹起舞的“东方宝石”朱鹮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兴桑养蚕;种植经济林木,在“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唱响致富之歌。精心呵护大自然,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不尽的“生态红利”。
佛坪:“熊猫县”念“生态经”
吴燕峰
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多年来,这里实施非常严格的生态环保措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已成为当地百姓的共识。
“熊猫村”大古坪依山傍水,位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一年四季,这里都有野生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国宝”在村庄一带活动。有时候,它们甚至进村“拜访”农家,村民和大熊猫像“邻居”一样和谐相处。
“前一阵儿,我们还在村头的草地上,看到一只大熊猫来找竹子吃。”村民宋建军说,大熊猫看见有人来,转了个方向继续吃,也不害怕。
“为了大熊猫,我们农业生产不用农药,过年过节、红白喜事不放鞭炮。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儿,坚决不搞!”宋建军说,“能和大熊猫做邻居,大伙儿都很自豪。”
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是佛坪的“铁规”。为保护生态环境,佛坪坚持“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抓好林业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护林防火、禁渔禁猎、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如今,佛坪森林覆盖率达90.3%,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我们生态好嘛,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我的农家乐,一年能挣10万多元!”走进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长角坝镇沙窝村,农家乐老板代辉乐呵呵地说,村里现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有多人。
年,佛坪县旅游创收7.07亿元,跻身“省级旅游示范县”。熊猫谷、秦岭“四宝”主题旅游区、耖家庄高山水稻公园等特色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全域旅游产业年均为全县GDP贡献率达五成以上。
依托好生态,佛坪大力发展绿色种养生态产业:年,生产食用菌万袋,种植魔芋亩,发展山茱萸、天麻、猪苓、灵芝等适生中药材10.2万亩……蓬勃的生态产业,成为百姓增收的“摇钱树”。
石泉:兴桑养蚕绿了村庄
许兵
一场春雨过后,秦岭山间云雾缭绕。走进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村民邱洪军夫妇在桑园里翻土施肥。
在石泉县,养了一辈子蚕的父老乡亲不在少数。年,这个秦巴深处的小城里,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经鉴定为西汉时御赐养蚕大户的奖品。
大山里养蚕不容易。以前邱洪军也曾吃过苦头,直到县上的蚕桑专家来到村庄,才有了转机与希望。
“主要制约原因是桑园太分散,养蚕技术落后,影响规模化发展。”专家“把了脉”,邱洪军开始改良桑树品种,发展密植桑园,实施小蚕共育,推行蚕台饲养……科学养蚕,不仅让邱洪军脱贫致富,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蚕大户”。
“科学种桑养蚕,不仅山里的生态环境更美了,口袋也鼓起来了。”邱洪军从最初的几亩山坡地桑园,到流转土地发展40亩密植桑园,养蚕规模越来越大。去年,他养蚕60来张,收入6万多元,还评上了当地“十大养蚕状元”。
养蚕鼓起腰包的,不光是邱洪军。放眼望去,新华村的密植桑园,已经漫山遍野。“户种一亩桑,柴米油盐不用慌。”村支书高兴地介绍说,目前,全村密植桑园有多亩,年养蚕多张;现代蚕桑产业已让村庄整村脱贫。“不仅技术有人指导,劳动强度大大减少了,还实行订单养蚕,企业直接上门来收购。在这秦岭深山里,生态保护、养蚕增收、照顾家人三不误!”
兴桑养蚕,绿了村庄,富了百姓。这个秦巴小城,还有更宏大的想法——养蚕用不完的桑叶,还可以送到桑叶粉厂去卖钱。眼下,随着桑枝食用菌、桑葚酒、桑叶茶、桑叶粉等蚕桑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以及蚕桑生态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广大蚕农又有了不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借助“鎏金铜蚕”的历史文化和当地蚕桑资源优势,如今石泉县已经打造出了从育苗植桑、养蚕缫丝、捻丝织绸到各类蚕桑副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
洋县:朱鹮故乡美丽公园
刘颖
走进洋县城区,驱车向北行驶约5分钟,穿过一片油菜和小麦交织的农田,便可抵达草坝村的“鸟山”。
一座茂密的树林里,高大的樾树、楝树、椿树树梢上,筑满了朱鹮、鹭鸟的鸟巢。附近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树林里,鸟巢达数百个。鸟儿在鸣唱,朱鹮在嬉戏,引得各地鸟友纷纷前来拍摄。
谈及洋县的朱鹮,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当时,考察队在洋县发现了7只世界极濒危物种朱鹮。近40年来,经过艰苦努力,这里的朱鹮种群数量,已由7只发展到余只。
耀眼成绩的背后,是这个秦巴小城几十年来的坚守与付出——禁止非法采矿,禁止树木砍伐,关停几十家砂石场、砖厂……为避免朱鹮保护核心区被破坏,西成高铁甚至都修改了线路方案,由原来的笔直线路,修改成了弧形弯道。
朱鹮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洋县的生态保护政策也因此越来越严。20多年前,草坝村村民看着水田,很是发愁,“县里不让施化肥农药,地里产量越来越低。几亩水田收的庄稼,每年就那么点,这可咋办呀?”
年,草坝村新上任的村支书刘开昌开始行动,将村里的老梨树换成黄金梨新品种,成立梨果合作社,种有机水稻,搞有机农业。
“普通米每斤2元,有机稻米每斤10元,万万想不到,效益这样好!”村民刘小刚思想活,把家里几亩水田照有机农业要求来做,还把后山上的4亩梨树全改成新品种。
如今,草坝村的有机香稻、有机油菜、有机黄金梨等产业,成为村民致富主要途径,“朱鹮湖”有机产品畅销全国,村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年,草坝村有机产业产值突破万元。现在,村后花果山,村前米粮川、村内成公园。
洋县湿地面积、森林面积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也日益增多。多种鸟类已使洋县成为全国三大鸟类拍摄基地之一。
保护朱鹮的所有付出,也为洋县赢得了先机:几十年来,农民不使用农药化肥,为有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加之地处秦岭南麓,得天独厚的水、气、土壤,为发展有机产业提供了优良环境。如今,洋县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达15大类81种,认证面积14.29万亩,总产值9.66亿元。
旬阳:种下三棵摇钱树
华荣艳
春夏之交,旬阳县神河镇王义沟社区拐枣种植户鲁继成又开始忙碌了。“以前,我们靠传统种粮,勉强能维持生计。现在这拐枣树让我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鲁继成说。
旬阳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为了生态环保、百姓致富,旬阳种了三棵“摇钱树”:山上种拐枣、山下栽核桃、江边育林果,林下采用“林下+X”模式变身“聚宝盆”,实现百姓增收、生态增效。
旬阳是全国拐枣的绝佳适生区,种植历史悠久。仅鲁继成家所在的王义沟,从事拐枣相关产业的就有余农户。漫山遍野的亩拐枣树,就是村里的“绿色银行”。
如今,旬阳21个镇,把闲散的山地利用起来,种植面积达36.9万亩,占全国拐枣总产量的80%,实现产值1.57亿元。
山上拐枣郁郁葱葱,山下核桃迎风招展。走进棕溪镇枣园春生态农业合作社,王修刚、张群夫妇正忙着在核桃园里喷药防虫。“这亩核桃园,是我们户社员的希望。”合作社负责人王修平介绍说,像这样的核桃合作社,旬阳县有5个。“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25.6万亩,产值万元。”
吕河镇冬青村的狮头柑,段家河薛家湾的樱桃,甘溪镇的黄桃,双河镇的软籽石榴……几代人深山种树,让今日的旬阳尽享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福利”。如今,旬阳每年新造林面积达8万多亩,年以来累计完成绿化造林50.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18%。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韦依编审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