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2
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是由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输入引发。病毒来势汹汹,在打响这场无声战斗时,承载千年智慧的中医中药如何认识疫情?又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本期大咖健康课,记者医院心血管科主任顾宁。
顾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心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学术兼职。
中医认识新冠肺炎:属“瘟疫”范畴
“新冠肺炎在中医学的认识里属于“瘟疫”的范畴。”顾宁主任介绍,疫病在中国文史记载中,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祖国医学几千年来也一直在和瘟疫作斗争,才能使得中华民族得以健康繁衍。”查阅资料不难发现,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又可提及“瘟疫”:“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创立“戾气”学说,致病微生物的概念跃然纸上。
图源视觉中国
什么是瘟疫?顾宁主任指出了几个关键词:易于广泛流行的、急性的、烈性的,这样的传染病就是“瘟疫”。古语有言,“邪风之至,疾如风雨”,形容的正是外来邪气发病迅速的特点。因此,中医学所认识的“瘟疫”其实正就是西医学的传染病。
那么疫病一旦发生会有怎样的症状?《内经》中是这样表述的:“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这就可以理解为疫病流行起来,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不管老少长幼,发病症状都相似。
“防”和“治”,中医“抗疫”两手抓
中医学对疫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那么是否在新冠病毒诊疗中也有所体现?顾宁教授表示,“中医中药诊治传染病是很有特色和优势的。在我国新冠病毒肺炎防治过程当中,中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了解,早在年2月18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公开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中医学强调“治未病”,顾宁表示,中医学的预防理念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中医临床拟定的药方很多具有提高免疫力、避邪气的作用。我们首先要未病先防,提高正气,先健全自己的体质,才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对我们人体的侵袭。”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同时,顾宁指出,中医中药对于轻型、普通型病例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已有的一些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有中医中药参与,对一些新冠病毒肺炎病人症状的改善、阻止发展到重型,以及对危重病人尽快康复等,都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强调辩证论治。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来说,中医诊疗需要望闻问切,个体化的治疗是中医学的特色,“搭脉、看舌,正确辩证,在这个基础上拟定一人一方是最好的。”虽然在疫情期间强调“一人一方”,但顾宁主任也指出而对于整个人群而言,有一些普适手段可以应用。“比如说国家中医药管局诊疗方案中推荐的“清肺排毒汤”,就是去年疫情以来经过临床验证疗效明确的一个药方。”记者了解到,“清肺排毒汤”的主要成分有麻黄、炙甘草、杏仁、桂枝、生石膏、泽泻、猪苓、白术、茯苓等等,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此外,顾宁表示,还有一些市售中成药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选用,“比如以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等为主要成分的莲花清瘟胶囊或连花清瘟颗粒,自去年疫情以来已被批准可用于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
新冠防疫方、香囊、艾灸……这些方法可收好
顾宁告诉记者,自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院根据市卫健委的统一领导,在中医处的指导下,医院领导迅速部署,在第一时间推出了由院内江苏省名中医拟定的“新冠防疫方”,“医院的药学部每天都在生产,一天可以供应一万余剂“新冠防疫方”及各类中药治疗方。”记者了解到,“新冠防疫方”具有补气健脾、芳香化湿、辟邪气、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主要成分包括炙黄芪、炒白术、防风、藿香、苏叶、芦根、银花、陈皮、薏苡仁等。而这样的“新冠防疫方”汤剂每天都会送给全市各区密接隔离人员、以及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新冠防疫方对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侵袭具有一定功效”,顾宁说。
医院研制的新冠防疫方(图源网络侵删)
此外,医院研制生产的中药香囊也在“抗疫”战场上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古书上就有记载,古人在遇到疫病流行时除了服用避瘟方剂外,还会佩戴香囊,或是挂在家里,或是放在枕边,都能起到很好的辟邪气、防瘟疫的效果”,顾宁介绍。据悉,近阶段以来医院制作的很多中药香囊也送到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手上及提供给不少市民。同时,顾宁建议,合理应用艾灸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家中点上艾条,闻闻艾香,“艾灸的气味实际上也能起到驱散邪气的作用,其实就是能够一定程度预防病毒的感染。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自己身体的一些穴位灸一灸,也能强壮自己的身体,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