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便不利中药方集上集 [复制链接]

1#

小便不利,亦称小便难,是指小便量减少、排尿坚涩不流畅的病情。

本病一般无疼痛,严重者可成为癃闭。

小便不利,可能是相关疾病的一个症状,而只有当其作为主症出现时,方可以小便不利论之。

其发生,有因阴虚、发热、大汗、吐泻、失血等导致化源不足而小便不利者,治宜滋阴养血为主,不宜渗利;

因肺气失宣,脾虚不运,肾关不利,三焦决渎失常等导致水湿失运而小便不利者,治宜宣通肺气,健运脾胃,温补肾元,疏通三焦等;

因肺热气壅,气机郁滞,热结膀胱等导致尿蓄膀胱而小便不利者,可分别采用清肺泄热,理气化瘀,温肾渗利等法。

目录

上集

一、益肾健脾利湿用方

二、膀胱实热用方

三、小肠实热用方

四、胃热用方

五、肺热用方

下集

六、心热用方

七、肝火用方

八、出血用方

九、气虚用方

十、阳虚用方

十一、阴虚用方

十二、伤寒后用方

十三、儿童用方

十四、妇女用方

十五、老人用方

十六、其他症状用方

一、益肾健脾利湿用方

1.五苓散。详细资料见五苓散专篇。

来源:《伤寒论》。

功用:

1.《古今名医方论》引程郊倩:开结利水,化气回津。

2.《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健脾祛湿,化气利水。

组成: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用法:上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一日三次。多饮暖水,汗出愈。

2.猪苓汤。详细资料见猪苓汤专篇。

来源:《伤寒论》。

功用:

1.《医方集解》:利湿泻热。

2.《血证论》:滋阴利水,祛痰。

组成: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每日三次。

3.茯苓戎盐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戎盐汤(《本草纲目》卷十一)。

功用:《金匮心释》:益肾健脾利湿。

主治:小便不利。

组成: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

用法: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三次温服。

方论:

1.《金匮方论衍义》:一方用茯苓、戎盐者,戎盐即北海盐,膀胱乃水之海,以类相从,故咸味润下,而佐茯苓利小便。然咸又能走血,白术亦利腰脐间血,是亦知为治血也。

2.《金匮要略论注》:白术健脾,茯苓渗湿,戎盐出山坡阴土石间不经煎炼,入肾除阴火而清湿热,故以为使。然此方较前二方,则补养多矣。

3.《金匮要略方义》:本方重用茯苓为君药,意在健脾渗湿,臣以白术,助脾之运化,以增强健脾利水之功;佐以戎盐(即今之青盐),取其咸以润下,下走肾与膀胱,以引水湿之邪下走膀胱,从小便而出。本方所治之小便不利,系脾肾虚弱之劳淋,良由脾肾不足所致。故本方与前二方相比,药性平和,通中寓补。曹颖甫称“此方为膏淋、血淋,阻塞水道,通治之方。”

4.《沈注金匮要略》:夫湿热壅于膀胱则为淋,然伤腑未有不伤于脏者。故用白术健脾,茯苓渗湿,不使下流入肾为病;以戎盐养水软坚,而除阴火。

4.茯苓琥珀汤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七。

别名:茯苓琥珀散(《东医宝鉴·内景篇》卷四)。

主治:小便数而欠,日夜约去二十余行,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脉沉缓,时时带数。

组成:茯苓(去皮),琥珀,白术各半两,泽泻一两,滑石七钱,木猪苓半两(去皮),甘草(炙),桂(去皮)各三钱。

用法:上为末。每服五钱,用长流甘澜水煎一盏,空心食前调下。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方论:

《内经》曰:甘缓而淡渗。热搏津液内蓄,脐胀腹满,当须缓之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用茯苓为君;

滑石甘寒,滑以利窍,猪苓、琥珀之淡以渗泄而利水道,故用三味为臣;

脾恶湿,湿气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用甘为助,故以甘草、白术为佐;

咸入肾,咸味下泄为阴,泽泻之咸以泻伏水,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湿润燥,此为因用,故以二物为使;

煎用长流甘澜水,使不助其肾气,大作汤剂,令直达于下而急速也。

5.海金沙散

来源:《保婴撮要》卷十五。

主治:下焦湿热,不施化而小便不利。

组成:海金沙,郁金,滑石,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四五分,白汤调下。

6.沉香散

来源:《博济方》卷二。

功用:

1.《博济方》:进食和气。

2.《魏氏家藏方》:通关利膈气。

主治:

1.《博济方》:脾元气不和,中焦痞闷,气滞噎塞。

2.《魏氏家藏方》:小便不利。

组成:沉香,木香,青橘(去白),陈橘(去白),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人参各一两,豆蔻,槟榔,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干姜(炮制)各半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二、膀胱实热用方

1.车前木通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主治:膀胱结热,小便不利。

组成:车前子三钱,木通二钱。

2.清凉饮

来源:《幼科释谜》卷六。

主治:热盛小便赤涩,或膀胱热结。

组成:柴胡,知母,生地,赤苓,防风梢,甘草梢,当归,*柏,龙胆草。

用法:水煎服。

3.石韦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主治:心与膀胱俱热,小便赤涩不利。

组成:石韦(去毛),瞿麦穗,虎杖,海金沙各半两,滑石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加灯心半握,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4.榆白皮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主治:膀胱积热,小便赤涩。

组成:榆白皮,车前子,冬葵根,木通(炙)各一两,瞿麦穗,茅根,桑螵蛸(炙)各半两。

用法:上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5.大*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

主治:膀胱实热,腹胁胀满,小便不利。

组成:川大*一两(锉碎,微炒),*芩三分,赤芍药三分,冬葵子一两,紫苏茎叶三分,槟榔二分,瞿麦一两,木通二分(锉),白茅根三分(锉)。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

6.栀子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

主治:膀胱实热,心腹烦闷,小便不利。

组成:栀子仁一两,石膏二两,白茅根一两(锉),赤茯苓一两,犀角屑一两,木通一两(锉),*芩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地*半两,淡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宜忌:忌炙博热面。

7.榆皮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

主治:膀胱实热,小便赤涩。

组成:榆白皮三分(锉),车前子三分,葵根三分,木通三分(锉),蘧麦三分,白茅根三分(锉),桑螵蛸一两(微炒),赤茯苓一两,*芩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8.犀角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主治:膀胱积热,小便涩难。

组成:犀角屑半两,灯心半两,榆白皮一两(锉),赤茯苓一两,子芩一两,车前子一两,川芒消一两,木通一两(锉),滑石二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快利为度。

9.牵牛丸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九。

主治:膀胱有热,服暖药,致成壅滞作痛。

三、小肠实热用方

1.升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

主治:小肠实热,口干舌燥,心胸烦闷,小便不利。

组成:川升麻,*柏(挫),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犀角屑,栝楼根,葵子,桑根白皮(锉),木通(锉),葳蕤,川大*(挫碎,微炒)各三分,甘草半两(炮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2.赤茯苓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

别名: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主治:小肠实热,头面赤,汗多出,小腹不利。

组成:赤茯苓,麦门冬(去心),赤芍药,槟榔,生干地*,木通(锉),*芩各三分,甘草二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海蛤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

主治:小肠实热,小腹胀满,小便赤涩。

组成:海蛤三分,汉防己半两,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香熟),槟榔半两,木通半两(锉),猪苓半两(去皮)。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冬葵根汤送下。

4.*连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

别名:瞿麦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主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结不通。

组成:*连(去须),车前子,木通(锉)各一两,汉防己,瞿麦,犀角屑各三分,猪苓三分(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淬温服,不拘时候。

5.射干汤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一引《护命》。

主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疼痛不可胜忍。

组成:射干,*芩(去黑心),麦门冬(去心,焙),大*(锉,焙),知母,木通(锉)各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葱白五寸(切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以利为度。若三服以上未通,急煎芎藭汤一盏,投之即下,自早至夜可两服。

宜忌:不可常吃。

6.清脉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主治:小肠实热。身热,手足心热,汗不出,心中烦满,结塞不通,口疮,身重。

组成:柴胡,泽泻,橘皮,芒消,枳实(麸炒,去瓤),*芩,升麻,旋覆花,生地*各等分。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下芒消再煎,热服,不拘时候。

四、胃热用方

1.白玉散

来源:《麻科活人全书》卷三。

功用:除胃热。

主治:暑月小便不利而有胃热者。

组成:辰砂一钱,桂府滑石(水飞过)六两,甘草一两,石膏少许。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清水调下。

宜忌:老人、虚人及病后伤津而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五、肺热用方

1.木通散

来源:《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五。

功用:利小便。

主治:

1.《仁斋直指方论》:诸热。

2.《幼科发挥》:小儿心肺热。

组成:生干地*,木通,荆芥,地骨皮,桑白皮(炒),甘草(炙),北梗各等分。

用法:上锉。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2.清肺饮

来源:《疠疡机要》卷下。

主治:肺经有热,绝寒水生化之源,渴而小便不利。

组成:茯苓一钱,猪苓三钱,灯心一钱,木通七分,瞿麦五分,扁蓄三分。

用法:上为末,分作二剂。水煎服。

3.*芩泻白散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主治:

1.《症因脉治》:房劳不谨,水中之火刑金而致内伤腋痛;肺经有热而致热结小便不利。

2.《伤寒大白》:肺中伏火之胁痛,肺火嗽。

组成:泻白散加*芩。

4.鸡苏散

来源:《麻科活人全书》卷三。

功用:清肺热。

主治:暑月小便不利。

组成:辰砂益元散加薄荷少许。

5.广泽汤

来源:《辨证录》卷六。

功用:益肾补肺,利水。

主治:大病之后,肾水竭,膀胱枯,不能小便。

组成:麦冬二两,生地一两,车前子,刘寄奴各三钱。

用法:水煎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为马来西亚。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