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水消胀泽泻能利水消胀,可用于肝硬化腹水及慢性肝病之双下肢浮肿等症。
2.抗脂肪肝作用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证实泽泻有较好的抗脂肪肝作用,可用于脂肪肝的治疗,常与山楂、决明子、苇根、全瓜蒌、熟大*、荷梗等配伍。
概说
泽泻首载于《本经》,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习惯以产于福建者质量为胜,称建泽泻。以个大、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生用,长于利水泄热;盐炙,偏于走下焦入肾,利水作用增强。
性能特点
《本经》即载泽泻甘寒,历代本草的认识亦然,能够清泻湿热、利水消肿,归肾与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利水渗湿:《本经》载泽泻能够“消水”,《名医别录》主“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药性论》载之能“利膀胱热,宣通水道”。与茯苓相比,泽泻利水的作用要强一些,也是利水常用药,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常与茯苓、猪苓等同用,如五苓散;用治痰饮内停之眩晕,与白术同用,即泽泻汤,原方中泽泻与白术的剂量之比是5:2,泽泻的量一定要大,30–50g。泽泻所治痰饮内停之眩晕,类似于西医的内耳性眩晕,这种眩晕发作时,天地如转,泛泛欲吐,畏光,耳鸣等。利水药或利水方,能够明显减轻迷路水肿,泽泻汤是效方之一,也是常用方。
2.泄热:泽泻性寒,善于清泻下焦湿热,治疗湿热*带、小便淋浊、湿热*疸等,常与车前子、龙胆草等同用,如龙胆泻肝汤;用治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等,则与熟地*、牡丹皮等同用,如六味地*丸或知柏地*丸。
泽泻的药证
泽泻汤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金匮要略》)。冒,指若布蒙蔽;眩,指眼花目不明。冒眩,即头目眩晕冒明,眼前发黑不能站立。又根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金匮要略》)的原文,可见泽泻汤证除冒眩以外,当有水肿、心悸、身体困重、气短等症。《本经疏证》也说:“腰以下有水气,水底之病也,冒眩,极上之病也,举此两端,泽泻之功可明矣。”
由上可见,泽泻主治的是冒眩而口渴、小便不利者。
冒,为帽的古字,有戴、覆、盖、罩、蒙等意义在内。眩冒,即头晕目眩,并觉有帽在头,有重压感、沉重感,也有如物蒙罩,眼前发黑等。口渴,即有渴感,但不能多饮水,或只能饮热水,否则,上腹部发胀。小便不利,为小便量少,患者多见面目虚浮,或下肢水肿。其人面色多*黯,肌肉松软,体型肥胖,动则气短。其舌体多偏大,质淡红。
医圣张仲景用泽泻,多与白术、茯苓、猪苓合用,主治小便不利。四药的区别在于:泽泻主冒眩,白术主渴,茯苓主悸,猪苓主淋。泽泻配白术主治眩冒而渴,配茯苓治冒眩而悸,配茯苓猪苓治小便不利、眩悸而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