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炮制中ldquo忌铁器rdqu [复制链接]

1#

炮制,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

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多附有泥土和其他异物,或有异味,或有*性,或潮湿不易于保存等,通过净制、切制、炮制处理,将药材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可以达到使药材纯净、改变药性、降低*性和干燥而不变质的目的,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中药的炮制要尊重其方法,而不是为所欲为,正如下图中每个药材的炮制有讲究。

“何首乌”炮制在诸多典籍有记载:

[志曰]春夏秋采其根,雌雄并用。乘湿以布拭去土,曝干。临时以苦竹刀切,米泔浸经宿,曝干,木杵臼捣之。忌铁器。

[慎微曰]方用新采者,去皮,铜刀切薄片,入甑内,以瓷锅蒸之。旋以热水从上淋下,勿令满溢,直候无气息,乃取出曝干用。

[时珍曰]近时治法:用何首乌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过。砂锅内铺豆一层,首乌一层,重重铺尽,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将何首乌晒干,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晒,乃用。

《雷公炮炙论》曰,“凡使生地*……,勿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发白,男损荣,女损卫也”;

《本草蒙筌》曰,玄参“忌铜铁,犯饵之,噎喉丧目,古人深戒”;

《医学入门》曰,“且如知母、桑白皮、天冬、麦冬、生熟地*、何首乌忌铁器……,犯铁必患三消”;

《炮炙大法》曰,仙茅“勿犯铁,斑人须鬓”;

《本草新编》曰,何首乌“尤恶铁器,凡入诸药之中,曾经铁器者,其气味绝无功效”;

《本草分经》曰,石菖蒲“犯铁器,令人吐逆”。

清代记载的忌铁药物有知母、何首乌、桑白皮、肉豆蔻、香附、没食子、石榴皮、石菖蒲、仙茅、肉苁蓉、蓖麻子、益母草、木瓜、茺蔚子、补骨脂、茜草、人参、乌梅、桑椹、草豆蔻、龙骨、麦冬、草果、西洋参、苏木、白矾、番木鳖、南烛枝叶等。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忌铁器(铁锅、铁铲、铁刀)药物有:人参、山药、五味子、何首乌、地*、仙茅、桑寄生、益母草、菖蒲、肉豆蔻、猪苓、玄参、茜草、刺蒺藜、龙胆、括蒌、芍药、麻*、知母、牡丹皮、香附、槐花、石榴皮、藜芦、朱砂、雄*、苦栋子、雷丸、皂角、甘遂、商陆等,以及含有机酸的中草药及用食醋炮制的中草药,如山楂、女贞子、五味子、山茱萸、木瓜、乌梅;醋香附、醋元胡等。

为什么不能用铁器?首先正如《雷公炮炙论》所载的:

现代研究为什么不能用铁器?

1、很多中药呈酸性,会腐蚀容器,游离的金属离子和药里面的一些成分螯合,轻则失效,重则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比如何首乌中则含有大量因鞣质类、蒽醌衍生物成分,铁与鞣质类成分会发生反应生成墨绿色的鞣质铁,蒽醌衍生物遇铁有氧化还原作用,使成品显红棕色,服入人体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副反应。因而在炮制含肉质成分的中药时,有用竹刀切,木盆中洗的要求。

2、铁、铝的化学性质不稳定,不仅容易氧化,而且会与药材中的鞣质、*酮、有机酸等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副反应。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年修订)》附件《中药饮片》第二十七条”

与中药材、中药饮片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具、容器应易清洁消*,不易产生脱落物,不对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要严格执行炮制规范,我们在日常煎药使用的的容器也应是砂锅,因为它性质稳定,传热慢,受热均匀,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

中药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表元素,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诸多精华,比如药材的炮制中的忌铁禁忌,有记载在炮制何首乌,为了忌铁就在石头上砸,可谓是匠心独具。

正所谓: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谨伺水火不失其度,炮炙精细毋逞其巧。当是如此。

致力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发扬、传承。

期待与您就中药文化进行交流!

图转侵删。对原图作者表示感谢。

本文参考诸多文献整理,仅代表个人观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