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栖霞山丨小暑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暑天的清晨最美。特别是小编我身处栖霞山的山林中,看午后溽气凝为云山,又呼风唤雨,待雨弹光鞭过后,林梢簇簇红霞满,暑天的晚霞、星空、虫鸣不眠之夜,都是最美的。

小暑三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挚。

每年7月7日或8日进入小暑节气。暑者,《说文》曰:“热也。”《释名》曰:“热如煮物也。”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7月是全国大多数地区气温最高的一个月,小暑、三伏、大暑这些“热”词在7月扑面而来。

谚语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最经典的“烹饪”方式是蒸。陆游说:“坐觉蒸炊釜甑中。”甑(zèng)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可见小暑节气,意味着一种“蒸炊”时节的到来,人们如同被扣在暖气团的大笼屉中。其实不仅是蒸煮,还有烧、烤、煎、熬等,天气以各种方式“烹饪”着鲜嫩多汁的我们。

在这“全天候”的炎热天气里,直让人感慨:“没有空调的时代,人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唐伯虎的《事茗图》描绘了文人学士悠游山水之间,夏日相邀品茶的情景:茅屋里一人正倚案读书,书案一头摆着茶具,靠墙处书画满架。边舍内,童子正在烹茶。而小溪上横卧板桥,一人策杖来访,身后一书童抱琴相随。长夏之日,自有茶香之气,亦有鸣琴之声。

现在,我们已然少有以“鸣琴”来消夏,古时许多悠然的消夏方式,很难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形成交集,至多只是人们游览过程拍照时的几种姿势而已。怒吹空调,暴食冷饮,我们的消夏方式,比古人更为简单和“暴力”。

如何消暑、应对苦夏,一向是一个大课题。古人说:“隐伏避盛暑。”最好能退藏于云雾山中。“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思君不至哪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一想到某些人、某些事,心里便拔凉拔凉的!

熬夏不易,容易懒,容易烦,容易昏然入眠。记得有首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

面对酷热,消暑能力有限,古人也只有两个字,一个是逃,一个是熬。面对暑热,如何逃?深藏。“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到林中、到水边、到寺里躲避烈日,做一个浓荫中的隐士。

盛夏午后,槐荫之下,在凉榻上小憩。床边是清凉意境的大屏风,寒林雪野。桌上有书卷、烛台、香炉,文人的消夏如此具有仪式感。为了熬过盛夏,人们积累了许许多多的习俗,至少说明人们对于度夏,是谨慎和认真的。

△图中国书画诗词院

暑是古人所说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异常,即为六邪),如果气候异常或者天气变化过于急骤,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人类的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

夏无怒,秋莫愁,但愿人无恙。

小暑时节,为何如此之热?

首先,因地表温度高,烈日之下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天真热”;其次,空气中相对湿度较高,热腾腾的湿气包裹着你;加之,有些地区夜温较高,你和烤肉之间怕是就差一撮孜然了。

小暑·诗意

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内园逐凉

南北朝

徐陵

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

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

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忆王孙·夏词

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唐丨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书画均来自

中国书画诗词院

三伏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素。

小暑·养生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一般去荫凉之处或是尽量少外出以避暑气。夏季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开最酷热的10-16点。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栖霞山林木茂盛,山清水秀,林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也相当高,呼吸到这样的空气整个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所以,夏天游山玩水,看鱼戏莲叶间,在栖霞山避避暑也是很好的选择哦!!

补钾抵御“夏打盹”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日常膳食中,宜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菠菜、海带、紫菜等。

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睡眠,最好能增加午睡,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天气热的时候可以多吃清凉消暑的食物,没有胃口的时候可以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此外,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大家一定要注意哦!

最后,天气这么热别怪别人,要怪就怪咱们小时候唱了这首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