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过了小暑天气开始变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 http://m.39.net/pf/a_4632315.html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在每年阳历7月的6、7或8日。暑表示炎热,小暑即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30℃,最高可达35℃以上。小暑开始,南方梅雨季节结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常伴随大风、暴雨出现,有时还会伴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北方则进入太平洋东南季风带来的雨季,降水明显增加,雨量集中。

小暑前后,东北与西北地区忙于收割冬、春小麦,其他地区农业活动主要是田间管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需要及时向田间补水,中稻及晚稻进入孕穗期和分蘖期,需及时追肥。

在过去我国南方地区,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小暑过后有吃新米的习俗,称为食新。农民将新收割的水稻碾碎成米,做成米饭祭祀神灵和祖先,祈求一年的丰收,寄托对先人的思念。“食新”除了吃新米饭,还会喝尝新酒。城市里的居民一般买少量新米与旧米同煮,同时配上新鲜上市的蔬

小暑后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温风至:温风,即热风。小暑时节,几乎不再有凉风,所到之处都是热风,预示着最炎热的夏日即将来临。

蟋蟀居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其中,八月指农历六月,即小暑时节;宇有屋檐的意思。蟋蟀因受不了田野的热气,躲到屋檐或院子的角落避暑。

鹰始鸷:小暑时候,鹰受不了地面热气,飞到天空中避暑。另一种说法是,鹰从小暑开始教导小鹰捕食。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露天放置的木制桌椅,经过风吹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起来干燥,但被太阳照射后,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久坐会引发关节炎、风湿、皮肤病等疾病。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消耗会比较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现象,所以要及时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天气炎热的时候要喝消暑汤或粥,如用荷叶、土茯苓、泽泻、薏米、扁豆、猪苓、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还有要多吃水果,如番茄、柠檬、草莓、芒果、山楂、葡萄、菠萝、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当然,夏季也可以在菜肴中加点醋,这样可以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另外,补充水分在夏季持续高温下是非常必要的,但饮水过多,会稀释胃液,所以多吃些酸味食品可增加胃液酸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