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收缩性心衰的中医分证治疗 [复制链接]

1#

1.气虚血瘀证

证候:气短喘息,乏力,心悸,倦怠懒言,活动易劳累,自汗,语声低微,咳嗽咯痰,腹胀痞满,胁下积块,肢肿尿少,面色或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不胖不瘦,苔白、白滑或白腻,脉沉细,或虚而无力,或滑。

治法:益气活血。

例方:保元汤合桃红饮加减。前方益气温阳为主,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后方活血化瘀为主,主治败血入络之痹证。

常用药:人参、*芪、肉桂、生姜、甘草、桃仁、红花、川芎、当归。

加减:血瘀较重者加三七、丹参、地龙化瘀通络;心悸、自汗加龙骨、牡蛎止汗定悸;喘咳、咯痰加葶苈子、半夏泻肺化痰;尿少肢肿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胁下癥块,膈下逐瘀汤加减行瘀消癥。

2.气阴两虚证

证候:心悸气短,动则尤甚,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口渴咽干,自汗、盗汗,面颧暗红,咳嗽咯痰带血,下肢浮肿。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瘦,少苔,或无苔,或剥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

例方: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前方益气养阴为主,主治气阴两伤证;后方活血通脉,主治胸中瘀血证。

常用药:人参、麦冬、五味子、地*、*精、玉竹、桃仁、红花、柴胡、当归、川芎、赤芍。

加减:若兼口干,心烦内热著者,加生地*、地骨皮、知母清热生津;胸闷、胸痛者加炒枳壳、延胡索、檀香理气止痛;若胁下痞块者,加三棱、莪术化瘀消癥;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兼水停者加白术、泽泻、茯苓皮、猪苓、益母草、炒葶苈子健脾利水。

3.阳虚水瘀证

证候:心悸气喘,难以平卧,肢体浮肿,或伴腹水,脘痞腹胀,尿少,乏力、怕冷喜温,腰背或肢体冷感,冷汗,面色或口唇紫暗,纳差,恶心。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脉细沉或迟而无力。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例方: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前方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后方活血化瘀,主治胸中瘀血证。

常用药:熟附子、生姜、桂枝、茯苓、白术、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怀牛膝、川芎、柴胡。

加减:血瘀明显,水肿不退,加毛冬青、泽兰、益母草、车前子、冬瓜皮、五加皮活血利水;腰背冷可加淫羊藿、鹿角片温肾强督;脘痞腹胀、恶心食少加砂仁、椒目、姜半夏、大腹皮、木香行气运脾;大便溏泻者,加干姜或炮姜温脾止泻;气短喘促明显加参蛤散补肺肾,定喘嗽;若痰多可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降气化痰;痰热痰多可加桑白皮、杏仁、瓜蒌皮、浙贝母清肺化痰。

4.阴阳两虚证

证候:心悸,动则气短,时尿少肢肿,或夜卧高枕,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盗汗,心烦少寐,咯吐泡沫痰液或带血。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治法:益阴助阳。

例方:方选左归丸、右归丸合生脉散加减。左归丸主治真阴不足证,右归丸主治命门火衰证,生脉散主治气阴两伤证。合用此类方剂心肾同治,阴阳并调之功。

常用药:阳虚较甚,选右归丸合生脉散,常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片、制附子、肉桂、红参、麦冬、五味子等;阴虚较甚,选左归丸合生脉散,常用生地*、熟地*、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片、山药、茯苓、泽泻、生晒参、麦冬、五味子等。

加减:兼见尿少肢肿,加车前子、防己、黑丑利水治标;气急、夜难平卧,加葶苈子、白芥子、苏子泻肺平喘;胁下癥积,加鳖甲煎丸和三棱、莪术等消癥化积。

5.心阳暴脱证

证候:心悸喘促,倚息不得平卧,大汗淋漓,兼见四肢厥逆,尿少肢肿,唇甲青紫,面色青灰,喉中痰鸣,咯吐涎沫。舌淡苔白,脉动沉,微欲绝。

治法:温阳益气,固脱。

例方:参附龙牡汤加味。此方益气固脱、敛汗潜阳。主治阴阳俱竭,阳越于上,汗出肢冷。

常用药:人参、炮附子、煅龙骨、牡蛎、干姜、炙甘草。

加减:动则喘甚,加胡桃肉、坎脐或紫河车、紫石英、沉香补肾纳气。若大汗不止,加山茱萸、补骨脂、五味子养阴固脱;阴伤口干,烦热汗黏,舌红加麦冬、玉竹养阴,酌减温阳药;若肢冷如冰,加桂枝、鹿角片温阳散寒;暴喘汗多,心阳欲脱,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定喘止汗。中成药可选用参附注射液等益气回阳固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