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对外语教学启示的几点新议
摘要:对中介语理论的产生、中介语的特征、产生原因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从错误性质,错误差别等方面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利用情感因素防止语言石化;通过分析教师与教材来促进外语教学。
中国论文
关键词:中介语 英语教学 外语习得
一、中介语理论的起源
中介语又叫中继语,过渡语。1969年,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提出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并在1972年以Interlanguage 为题发表了一篇论文,这一论文的发表标志着中介语理论的建立。Selinker认为,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习得者独特的语言系统,从母语出发逐渐向目的语靠近,该系统在结构上介于母语的目的语的中间状态。
二、中介语的特征
首先,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既不同于母语,又区别于外语,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外语来自母语的干扰而形成的混合体。其次,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言系统与将目的语作为本族语的人相比是一个减少或简化了的系统。第三,中介语由于其本身特点,只能发挥有限的交际功能。第四,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会随着学习者的努力和交际需要而不断变化,逐渐离开母语而接近目的语。第五,中介语是一个合法的语言系统。因为它具有人类语言所有的一般特性和功能,而且自成体系。第六,中介语是一个反映学习心理过程的语言系统。第七,中介语石化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后就不再像初级阶段那样稳步提高,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
三、中介语产生的原因
Selinker认为中介语形成有5个因素在起作用:第一,语言迁移。第二,来自训练产生的迁移。一方面是因外语教师某些不地道的或不合适的语言运用及教授,另一方面语言材料的使用不当也可产生训练迁移。第三,学习策略。第四,交际策略。学习者会采用一种特有的方式与讲目的语的本族人交流,包括:回避、预制结构、求助权威、变换语言。第五,过度概括。这是指有些中介语的产生来自于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和句法特点典型的过度概括。
四、中介语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是一种受规律支配的、系统的语言系统,中介语能够通过教学而产生系统的变化,从而更加接近目的语。因此,中介语理论对于外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1、它能改变教师对于学生语言错误的态度:但长期以来,人们都把中介语视为不能容忍的错误,因此有错必纠一度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的态度。然而,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错误应当被视为是学习者第二语言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应当允许错误的存在,还应当有效把握错误演化的进程,以便使中介语向第二语言靠近。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尤其是口头交际上的错误,在不影响交际的条件下,最好持宽容态度,且勿有错必纠。
2、它能引导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众所周知,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有固定的次序,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设计也应当充分考虑这种固定的次序。中介语的发展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进行的,教学计划在兼顾认知和学习的前提下,应适当地强调习得,为学生创造习得条件。
3、它能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介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体系,它是动态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供的目的语模式至关重要。这些模式不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而且能对学习正确的语言使用加以巩固和强化。在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的提供目的语模式,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运用都能逐渐地向目的语靠拢。
4、它能帮助学生克服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沉默期:对于沉默期,是在学习初期,学习者由于对目的语掌握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有限,往往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开口说话,使得相互交流大大受到限制。如果借鉴母语中熟悉的表达形式,学生这就能进行大胆而轻松的交流,以此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信息,反过来又促进语言交流,从而加速整个二语习得的过程。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提倡学生勇于开口表达,不要惧怕出错。
5、它能促进交际的成功:中介语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过渡性语言,如同其他自然语言一样,其目的是为了交际,所以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交际手段。中介语可以自发的流出来参与交际,因此它也是一种语言技能。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中介语的介入有时可以促进交际的成功。教师适度的中介语的引入,促成了师生交流的成功,从而保证了教学目的的实现。
五、结束语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而且是一个不断向目的语接近、灵活、有效的语言系统。学生在中介语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地处理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行为。因此,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对中介语的认识,并思考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参考文献:
[1]Ellis,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Fromki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Johnson,Keith.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Larsen-Freeman,Diane,Michael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胡壮麟.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