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七十一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1 此是补充六十五条之义。胃腑湿热,外蒸汗出,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不可以为此燥渴而误以为湿盛之渴,而误用猪苓汤,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阳明之燥渴者,汗出小便利大便硬,是参考证。太阴之湿渴,无汗身重小便不利,此不难区别。但若误用,则亡津也。
2 本条阳明经,是教白虎汤亡津之燥渴,对比猪苓汤亡阳之湿渴。太阳篇又有白虎汤之燥渴对比五苓散之湿渴。为防误用,在阳明经,又有对比,故此申明。
阳明七十二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此必衄。
1 阳明经热之衄,桂枝加葛根汤证。
阳明七十三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1 脉浮发热,表寒外束,皮毛外闭,阳明经热之衄,此葛根汤。
按;此上二条或当放阳明上篇,葛根汤证后面,为何*师排序在此处。还是张师原来就是这样排序的。经病衄血,阳明经与太阳经,在经不同。
阳明七十四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必盗汗出。
1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太阳寒闭郁阳明腑热,腑热成实,必潮热外蒸,按时发作;但浮者,阳明阳虚,寐时卫气不入阴分,皮毛失敛,经热蒸泄,必盗汗出。
此是阳明阳实对比阳明阳虚;阳实外蒸潮热之汗对比阳虚不藏卫泄盗汗。
阳明阳实,浮紧之外寒对比阳明之阳虚者,本气之虚浮。
阳阳潮热外蒸之汗,不可误以为阳虚不藏之盗汗。反之,阳虚之盗汗出,不可误以阳实外蒸之汗出。虚不可实治,实不可虚治。
2 但浮者,胃虚不敛,阳气失藏,则寐时卫气不能内藏,外泄为汗,故为盗汗。从营卫论,寐时卫气不敛,营风外泄,则为盗汗。从内伤里虚论,阴盛脏寒,木郁生风,风泄卫气,故盗汗出也;此温水燥土,疏木熄风即可。此也为卫气恶风之义,卫气不藏,风气泄之,卫气外泄,即为阳气外泄,故卫恶风也。风者,内伤里虚即为贼也。
3 脉但浮之盗汗,又区别于太阳中风桂枝汤证的营卫不和之汗,区别营卫不和之脉浮,当知。本条之盗汗又对比五十七条,阳明病,气虚内郁,如虫行皮中。外寒与里虚,病象与脉象,对皮毛的关系,临证一定细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