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夏,一个周日,秦岭腹地,山清水秀的陕西省留坝县。尹鹏先驾车驶出县城,沿褒河南下,来到火烧店镇烧房坝村。碧天丽日,一河两岸成片的香菇大棚熠熠泛光。
尹鹏先径直驶入路边的一片棚区,远处棚子钻出一人笑脸相迎。“干啥呢?咋样?”“冬菇第四茬刚采完,正出最后一茬,我来拣零星呢。”一少一老,边看边拣,热络又随意地聊了起来。
少的是尹鹏先,90后博士,陕西省委组织部招考的选调生,挂职留坝县副县长,任烧房坝村支书。老的是当地村民刘海,今年54岁。以前,老刘与常年有病的母亲相依为命,无法外出,家境贫困;而现在,因为这名博士村官,他的生活换了一重天。
翻天覆地变化的,还有整个村子。
小山村来了个博士
留坝县堪称袖珍之县,人口仅4.7万人,深藏秦岭南麓。烧房坝村是这个偏远小县里偏僻的一个小山村。
已在该村担任了10多年村主任的唐清明,并不讳言尹鹏先刚来时,多数村民对这个戴眼镜、说普通话的博士村官的态度是“敬而远之”。“30岁不到,当支书不就是来镀镀金嘛。”唐清明说。
年6月,尹鹏先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生态学专业博士毕业。他考取了陕西省委组织部招考的选调生,并舍弃大城市和条件好的县区,报名申请来到秦岭深处的贫困县留坝县挂职。年8月,他以选调生的身份被选派到留坝县挂职副县长。他要求到最基层去,年1月,尹鹏先正式担任火烧店镇烧房坝村*支部书记,他也是陕西省历史上第一个博士村支书。
尹鹏先下决心褪去“书生气”,做一个接地气的村官。为此,他吃住在村,走访家家户户,聊家常,问生产,干农活,学说农家话,逐渐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
在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中,尹鹏先深知路桥连着民心,紧盯群众关心的平板桥、两条通组路和入户路的硬化建设。此后,他又抓环境整治、厕所改造、垃圾回收,烧房坝村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半年不到,他所做的一切,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他不再是来镀金的博士生了,更不是让他们“敬而远之”的副县长了,在村民眼里,他就是村里的好小伙。
林学博士锦囊出妙计
烧房坝村只有4个村民小组,户人,林多地少,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48人。在尹鹏先来之前,这个小山村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
尹鹏先亮出了他的真功夫——林学知识。他结合该村实际,按照留坝县“四养一林一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了烧房坝村以袋料香菇、特色经济林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
“香菇喜阴,留坝凉爽,外地高温季节,菇不好长,价格就高了,而留坝香菇长得正美呢;种菇的原料,椴木屑、麸皮,本地到处都是。”
他多次召开*支部会统一思想,反复进院入户,向乡亲们描述袋料香菇发展前景。*支部引领村扶贫社,村扶贫社与生产队、食用菌基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调动村民充分利用资源和劳动力发展香菇生产,共利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动起来了。
年上半年,村扶贫社一个月内就建起了能生产20万筒以上规模的袋料香菇生产基地,用一个半月组织村民生产出23万筒袋料香菇菌筒。袋料香菇生产,出菇快,见效快,实现规模生产后不愁销路。当年,烧房坝村香菇生产实现40万筒,增收80多万元,并为村集体增收4.6万元。
尹鹏先还发现村上以板栗为主导的特色经济林发展潜力巨大,户均拥有板栗林或橡子林数量都在30亩以上,是一项增收的好渠道。
他与村干部商议后,烧房坝村板栗林、橡子林改造的大幕顺利拉开。同时,他还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资源,开展多场板栗林、橡子林改造技术培训会,提高村民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年3月至4月,烧房坝村完成了亩板栗林、亩橡子林的低产改造。
小山村走上红火路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尹鹏先在带领村民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利用大多数劳动力都在村子里的优势,大力发展袋料香菇生产和板栗林、橡子林的低产改造。
目前,该村已发展袋料香菇冬菇生产60万筒,下半年计划再发展夏菇生产20万筒,全年实现80万筒。同时,新改造板栗林亩,橡子林亩,加上去年改造的,共改造特色经济林余亩。
唐清明地算了一笔账:“今年我们村香菇产值可超万元,农户收入超过万元,仅香菇就可给村集体增收超24万元,其他代建制项目预计收入10万元,村集体总收入将达到34万元,预计分红20余万元。”
尹鹏先今年又瞄准了中药材猪苓,利用村集体山林下的空地,马不停蹄地种植中药材猪苓上万斤,带动村民种植猪苓两万斤,3年后预计又可有万元以上的产值。
山下有香菇,山上有林果,林下有猪苓,一个多元立体的经济模式正在烧房坝村开展起来。烧房坝村的袋料香菇生产也带动了火烧店镇和留坝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很快发展成留坝县又一个主导产业。
而更让小山村看到活力与生气的,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被吸引返乡了。
“今年有七八个年轻人回来参与产业发展了,没有他们,网上那一摊子老人都弄不了。年轻人是村子的未来哩。”尹鹏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