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伤寒杂病论中有一方,为什么被称为利水
TUhjnbcbe - 2023/11/11 20:22:00

五苓散是东汉末年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一张良方,是太阳病表里双解法代表方之一,功效健脾利水,温阳化气,历代被视为经典名方,传承并使用了两千余年而不衰,被誉为“利水第一方”,临床上多用其治疗与水湿有关的疾病。至今发现它有很多用途。

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71

2.发汗已,脉浮数,须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72条

3.伤寒汗曲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第73条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74条

5.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伤寒论》第条

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条

7.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伤寒论》第条

8.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第条

9.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挺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第十;篇第三十一条)

10.脉浮,小便不利,微,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四条)

11.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渴欲饮水不止者,丈蛤散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五条)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水饮水湿内停,兼见消渴、口渴明显或者人消瘦,小便不利兼水饮不化或者水饮内停;小便不利,口渴,并兼有胃肠停饮,如饮水胃胀,心下痞满,甚至呕吐,腹泻不止,口水多,心下悸动等;水饮上冲导致了眩晕头痛癫痫,兼见小便不利;尿频次多,或有不利,饮水即尿,兼口渴,甚至人特消瘦者。

我们在临床中只要发现:渴而小便少,或腹泻,或眩晕,或头痛,或发热,或心下痞满,或脐下悸,或烦躁,或汗出(自汗、盗汗),或水肿,或脱发,或水痘,或疮疹,或遗尿者……都有用此方的可能。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杂病论中有一方,为什么被称为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