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泽泻
6.3.1释名习性
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本品功主祛水,“祛水曰泻,如泽泻下”,故名泽泻。
6.3.2加工炮制
冬至到大寒,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微火烘干,撞去粗皮,以水润透切片。晒干。
6.3.3性味归经
甘淡寒,入肾膀胱二经。
6.3.4功效
1)利水渗湿:泽泻甘淡而寒,能利水渗湿,善泻膀胱湿热,淋浊,带下。
2)泄热:能泻肾经相火之虚热。肾阴虚之相火妄动,
3)聪明耳目:能利水渗湿,清泄相火。泻去其湿,则热亦去,清气上行,天气明爽,益力气、养五脏,聪明耳目。
6.3.5鉴别应用
泽泻、茯苓、猪苓均能渗利水湿而利尿消肿。然泽泻性寒,能泄热,清相火。茯苓能益心脾,安心神。猪苓只能渗湿利尿。
6.3.6《本经》性味
气味甘寒无*,主风湿痹,乳难,养五脏,益利气,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为上品药。
主风湿痹:泽泻味甘益脾,脾湿去则血行而肌肉活。
乳难:乳者,中焦之汁,水津滋于中土。
养五脏:泽泻可泻中土之湿。
轻身面生光:水泽外注。
6.3.7各论
李世才:泽泻甘咸微寒,为肾与膀胱经药。能利水道,通小便,补虚积,理脚气。水道利,则邪火不上干空窍,故可明目;水道过于利则肾气虚,故云病眼;相火动而遗精者,泽泻清相火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滑精者得泽泻降而精愈滑。夫一药一证,未免对卷而疑,临证而眩。若格于理者,则变变化化而不离乎宗。故曰,医不执方,合宜而用,斯言至矣。
陈修园:泽泻形圆,一茎直上,气寒为水之气,味甘为土之味,生于水而能上升,能启水阴之气上滋中土,使水气上行而复下,湿痹则能从水气而化也;水精自中土上滋而疗乳难;脾为五脏之源,脾得水精之气则能灌溉四旁,使五脏循环而受益,能肥健消水不饥;肺得水精之气而气益,心得水精之气而力益,肝得水精之气而面生光,一生得水精之气而益寿延年。所以然者,能行在下之水,而使之上也。今人以盐水拌炒,反掣其肘矣。
6.3.8冉论
泽泻生于水泽,得水气最足,习惯性敌水,是以泻水,本经名曰水泻。后贤昭其功用曰泽泻,言不仅能泻,而且能泽也。如本经面生光,止消渴,起阴气,皆泽之功也。
本品一茎直上,其气上达,能使在下水阴真气,上育上涵。其利尿也,乃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无形之水气得升,有形之水质乃去。既能宣化水气使之泻,又能疏灌水精使之泽,其泽与泻,皆在水之气化方面斡旋。
气泽外出为汗,下出为溺。故发表类的麻*、木贼均有利尿作用,血分之茅根也有利尿作用。且肺为水之上源,肺气通则下气通,脾为水之中枢,脾气化则下气化。泽泻之所以利尿者,应此理也。
水为人身最重要组成部分,有形之水质当去,无形之水阴决不可伤。大多利尿药多属温化、燥利,直接渗泻。惟泽泻清化清利。水行气化则以泻为泽,气化水行则以泽为泻。一任水质气机之自为适当浃恰。
又如清气不升,亢熯han气郁,虚气反阻碍水化,上奉无力,下疏少权,如若补之,愈滞气机,温之,更助其热。惟泽泻以升为降,以润为泻,气泽充沛涵濡,则有形之水质得以排除,无形之水阴也得灌输。其以泽为泻,以泻为补,故本经列为上品。明注久服。
张山雷本草正义,谓渗利滑泻之药,必无补养之理,因疑养五脏,益力气,肥健等语,均与渗泻伤阴之义矛盾。是只知其泻,不知其泽。只知渗水质为泻,不知起阴气为泽矣。气濡而色泽,安得不面光。气化而体轻,何难于行水。若如张氏言,一言以蔽之曰,利尿足矣。似此不惟不成药理,又将何以适应各项病理妄逞词锋,借口脱遗改窜,此经生武断习气。
6.3.9配伍应用
1)配茯苓:茯苓甘淡利湿,助脾运化;泽泻甘淡而凉,善逐三焦膀胱之水。二药相辅,可使中焦得运,水道通调,水湿从上而下出于膀胱。
2)配猪苓:二者起到协同作用,增强利水渗湿之功。
3)配白术:白术健脾以升清阳,泽泻利水以降浊阴。二药配伍,攻补兼施,治疗脾虚湿停导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
4)配泽兰:泽泻入气分,利水渗湿而泄热;泽兰入血分,活血祛瘀,消散瘀滞,并能利水消肿。二药相伍,气血同治,利水行血消肿,可用治水臌、血臌之腹水。
5)配枳壳:泽泻泻膀胱之热,枳壳宽大肠之气。二药相伍疏导二腑,则心火下降,肺与大肠相表里,腑畅则肺经润泽,宿热即除,消渴自止。可用治消渴、咽干、烦躁、面赤、二便不利、苔腻舌尖红。
6)配*柏:泽泻入肾与膀胱,导下焦湿热,泻肝肾之火;*柏坚肾清热益阴,故能清热降火,专泻下焦相火。二药一利湿一燥湿,主治相火过旺,骨蒸潮汗,遗精阳强。
6.3.10禁忌
肾虚精滑者忌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