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岐*名家经方大全
阳虚(yangdeficiency),中医名词。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腎阳虚等。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简单地来说就是指阳气不足。临床表现有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容易出汗,大便稀烂,小便清白,唇色淡,口淡无味,舌质淡,苔白润,脉虚弱等。病因:阳虚体质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寒湿之邪外侵、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久病不愈、房事不节等引起脏腑功能损伤,“阳消阴长”,阴寒之气偏盛而生里寒,表现体内阳气不足,机体失去温煦、推动、蒸腾与气化等作用减退、甚者出现水液停留的证候。临床表现: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似煮饭的锅具,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3.精神不振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5.脉象沉细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辨证施治:1.心阳虚证
证候: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治则:温补心阳。主方:保元煎。常用药:*参、*芪、肉桂、生姜、甘草、巴戟天等。.脾阳虚证
证候:食少,大便溏薄,肠鸣,腹中冷痛,因外感寒、湿之邪或进寒凉菜饮食加剧,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或有齿痕。治则:温中健脾。主方: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常用药:*参、白术、附子、肉桂、干姜、肉豆蔻、补骨脂等。3.腎阳虚证
证候:腰背酸痛,形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泄,多尿、遗精,阳痿,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弱无力。治则:温补腎阳。主方:金匮腎气丸、右归丸。常用药:附子、肉桂、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枸杞、鹿角胶、熟地、山茱萸等。除上述方药外,可随症加减。浮肿、尿少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遗精加金樱子、桑螵蛸收涩固精。由于阴阳互根,“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同时加少量补阴之品,如枸杞、熟地、桑椹。阳虚常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常加用*芪、*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健脾益气。阳虚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益气温阳散寒。因腎为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化生之源,尤应益脾腎之气、温脾腎之阳。医案:
病者骆达三,年约四十余岁,住本镇。病名阳虚伤寒。原因素禀阳虚,新感外寒而发。证候头痛恶寒,饮食无味。诊断脉息小滑,舌苔滑白,病势方张,慎防变重。疗法姑用葱豉二陈汤加荆芥、紫苏,疏散风寒以表达之。处方:鲜葱白四枚淡豆豉三钱荆芥穗钱半紫苏叶钱半姜半夏三钱广橘皮一钱。次诊:此药服后,忽喘息不能卧,头脑中觉热气上升,小腹左偏作痛,呕吐痰水,畏寒,手指厥冷,脉息沉弱,盖阳虚受寒之病,得发散而阳气益虚也。其头脑中觉热气上升者,脑力素衰,寒气逼龙雷之火上越也。其喘息不能卧者,肺腎两虚,不能纳气也。其腹痛呕吐痰水者,寒气内扰,气血不能通调也。其畏寒手指作冷者,虚寒病之本相也。乃与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味。次方别直参一钱炒白术二钱黑炮姜一钱炙甘草八分云茯苓三钱姜半夏二钱广橘皮一钱上猖桂八分东白芍三钱五味子六分。三诊:服后喘吐俱平,腹痛亦止,能进稀粥半碗,但仍觉畏寒手冷,益信为阳虚矣。三方别直参一钱炒白术二钱黑炮姜一钱炙甘草八分姜半夏二钱。四诊:午后复诊,则汗止安睡,手足俱转温矣。仍以前方,又进一剂。效果:自是遂能进粥,遂以六君子汤、资生丸等药,调养半月而痊。廉按;伤寒当行发表者,必察其人本气阴阳无亏,方可径用。若真阳素亏,平日恶寒喜热,惯服辛温,大便溏滑者,此为阴脏,宜加附子、炮姜、*芪、白术于发表药中,助阳御表,庶免虚阳外越之弊。此案汗剂虽轻,几致虚阳上越,变症蜂起,章而改用温补,得力在理中汤一方,能用仲景之方以铲病根,获效所以神速,虽小有风波,而终归平静。接下来推荐李东垣升阳十七方,建议收藏!1、升阳补气汤《内外伤辨》卷中。
厚朴(姜制)1.5克升麻羌活白芍药独活防风甘草(炙)泽泻各3克生地*4.5克柴胡7.5克
上为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3片,大枣枚,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大温服。
饮食不时,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耐寒热,饭后昏闷,怠情困倦,五心烦热。
、升阳顺气汤《内外伤辨》卷上。
*耆30克半夏9克(汤洗七次)草豆蔻6克神曲(炒)4.5克升麻柴胡当归身陈皮各3克甘草(炙)*柏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
上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畏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食冷物。
3、升阳汤《仙拈集》卷二;
人参1钱,*耆1钱半,川芎1钱半,当归1钱半,升麻5分。
血虚,加白芍、地*;血热,加炒*柏;虚热,加炒干姜。
气虚脱肛。水碗,煎8分,食前服。
4、升阳滋血汤《兰室秘藏》;
蝎梢分,神曲末3分,升麻3分,当归1钱,厚朴1钱,桃仁10个。
;升阳气,滋血,益血,补血,利大便。
小儿腹胀,日大便一度,瘦弱身*。(中医资料下载:五味学苑公号)
用法用量;上都作1服。水1大盏,煎至半盏,去滓,食远热服。
5、补气升阳和中汤《兰室秘藏》卷中。
生甘草1钱,酒*柏1钱,白茯苓1钱,泽泻1钱,升麻1钱,柴胡1钱,苍术1钱5分,草豆蔻仁1钱5分,橘皮钱,当归身钱,白术钱,白芍药3钱,人参3钱,佛耳草4钱,炙甘草4钱,*耆5钱。
风热下陷,阳气不行,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而夜甚,觉而开目,则麻木渐退,久则绝止,常开其目,此证不作,惧其麻木不敢合眼,致不得眠,身体昏重,时有痰嗽,觉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时,烦躁,气短促而喘,诊得六脉俱中得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服。
6、升阳泻湿汤、升阳泻热汤;《兰室秘藏》卷下;
青皮分,槐子分,生地*3分,熟地*3分,*柏3分,当归身4分,甘草梢4分,苍术5分,升麻7分,*耆1钱,桃仁10个(另研)。
膈咽不通,逆气里急,大便不行。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如麻豆大。都作服,入桃仁泥,水大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7、升阳散火汤(泻火之剂)《脾胃论》方
: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风、独活、炙甘草、生甘草、人参、白芍;
:每服五钱,加姜、枣煎。
主治:1.治肌热表热,四肢发热,骨髓中热,热如火燎,扪之烙手。
.此病多因血虚得之,及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并宜服此。归经:此手足少阳药也(三焦)
方义:
1.柴胡以发少阳之火为君。
.升、葛以发阳明之火,羌、防以发太阳之火,独活以发少阴之火为臣。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
3.人参、甘草益脾土而泻热,芍药泻脾火而敛阴,且酸敛甘缓,散中有收,不致有损阴气而佐使也。
趣味记忆:胡风人生,割两把草,烧两把火。(胡-柴胡、风-防风、人-人参、生-升麻、割-葛根、两把草-生炙甘草、烧-白芍、两把火-羌活独活)
8、升阳去热和血汤;《兰室秘藏》卷下。
方剂别名;除湿热和血汤、升阳除湿热和血汤、升阳和血汤、除湿和血汤、升麻去湿和血散、升阳去湿和血汤;
橘皮分,熟地*3分,当归身3分,苍术3分,秦艽3分,肉桂3分,生地*5分,牡丹皮5分,生甘草5分,升麻7分,熟甘草1钱,*耆1钱,白芍药1钱5分。
阳明气冲热*,肠癖下血,其血唧出有力而远射,四散如筛,肠中血下行,腹中大作痛。
升阳,去湿热,和血脉。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4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稍热服。
9、升阳调经汤;《兰室秘藏》别名升麻调经汤;
升麻8钱,葛根5钱,草龙胆(酒制)5钱,*芩(酒制)5钱,广莪术(酒洗,炒)5钱,京三棱(酒洗,炒)5钱,炙甘草5钱,*连(酒洗)5钱,连翘5钱,桔梗5钱,生*芩4钱,当归梢3钱,芍药3钱,*柏(酒洗)钱,知母(酒洗,炒)1两。
瘰疬绕颈,或至颊车,此皆由足阳明胃经中来;若疮深远,隐曲肉底,是足少阴腎经中来,乃戊脾传于癸腎,是夫传于妻,俱作块子坚硬,大小不等。
每服余丸;一半作(口父)咀,每服5钱,若能食,大便硬,可旋加至7-8钱,水盏,先浸半日,煎至1盏,去滓,临卧热服。
足高去枕仰卧,噙1口作10次咽之,留1口在后送下丸药,服毕其卧如常。制备方法上另秤一半作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10、调经升阳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中。
调经升麻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中)。
当归(酒洗)独活各1.5克蔓荆子.1克防风炙甘草升麻藁本各3克柴胡羌活苍术*耆各4.5克
上锉如麻豆大,勿令作末,都作一服。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待少时,以早饭压之。
妇人饮食劳倦,心火乘脾,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困倦乏力,其脉缓而弦急,按之洪大。
11、升阳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下。
苍术3克柴胡羌活防风升麻神曲泽泻猪苓各1.5克炙甘草陈皮麦蘖面各0.9克上都作一服。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服。脾虚湿盛,不思饮食,泄泻无度,小便*少,四肢困倦。
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1。5克,生姜3片,大枣1枚。
1、升阳举经汤《兰室秘藏》
肉桂(去皮,盛夏不用)白芍药红花各1.5克细辛1.8克人参熟地*川芎各3克独活黑附子(炮裂,去皮、脐)炙甘草各5克羌活藁本防风各6克白术当归*耆柴胡各9克桃仁(汤浸,去皮、尖)10个
上为粗末。(中医资料下载:五味学苑公号)
治妇人经水不止,右尺脉按之空虚,属气血俱脱者。
每服9克,用水毫升,煎至毫升。空腹时热服。
13、升阳柴胡汤处方来源:《兰室秘藏》卷上。别名:升阳泄阴羌尖柴胡补阳汤、升阳泄阴汤;
肉桂5分,柴胡(去苗)1钱5分,知母(酒炒,如大者,加作5钱)1钱,防风1钱,白茯苓1钱,泽泻1钱,陈皮1钱,生地*(酒炒)5钱,楮实(酒炒微润)5钱,*耆5钱,人参5钱,白术5钱,甘草梢1两,当归身1两,羌活1两,熟地*1两,独活1两,白芍药1两。上锉。
青白翳,视正反斜。每服5钱,水盏,煎至1盏,去滓,稍热食远服。别合1料,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茶清送下。每日与前药各1服,食远,不可饱服。
如天气热,加五味子3钱、天门冬(去心)、芍药、楮实各5钱。
升阳泄阴羌活柴胡补阳汤(《普济方》卷八十)、升阳泄阴汤(《审视瑶函》卷五)。本方炼蜜为丸,《医学纲目》名“升阳泄阴丸”。
据《医学纲目》云:本方与“补阳汤”、“泻阴火丸”(连柏丸)合治一病,空心服补阳汤,临卧服连柏丸,食远服升阳泄阴丸。
14、升阳除湿防风汤《脾胃论》卷中;
苍术(泔浸,去皮净,四两)防风(二钱)白术白茯苓白芍药(以上各一钱)上件咀。除苍术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
如此证飧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胀,闭塞不通,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便以升阳汤中加下泄药。
15、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卷中。
*芪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1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连3克;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枚,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方中人参、*耆、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16、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脾胃论》卷上泻阴火升阳汤、升阳泄火汤、升阳降火汤
柴胡1两5钱,甘草(炙)1两,*耆1两,苍术(泔浸,去黑皮,切作片子,晒干,锉碎,炒)1两,羌活1两,升麻8钱,人参7钱,*芩7钱,*连(去须,酒制)5钱(炒),石膏少许(长夏微用,过时去之,从权)。(中医资料下载:五味学苑公号)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盏,煎至1盏,去滓,大温服,早饭后午饭前,间日服。
补脾升阳泻火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
服药之时宜减食,宜美食。服药讫忌语话1-时辰许,及酒、湿面大料之类,恐大热之物,复助火邪而愈损元气也。亦忌冷水及寒凉淡渗之物及诸果,恐阳气不能生旺也。宜温食及薄滋味以助阳气。
柴胡、升麻、羌活--助阳益胃以升清气。人参、苍术、*耆、甘草--益气除湿以补脾胃。*芩、*连、石膏--凉心清胃以泻阴火。
17、益胃升阳汤《兰室秘藏)卷中升阳益胃汤(《仁术便览》卷四)。
柴胡升麻各1.5克炙甘草当归身(酒洗)陈皮各3克人参(去芦)9克生炒神曲各4.5克*耆6克白术*芩少许。
益气升阳,养血调经。治妇人经候不调,经来量多,色黑有块,大便水泄,日二三次,饮食减少,食罢烦心,身体消瘦。
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腹中痛,加白芍药9克,肉桂少许,如渴,加葛根0.6克。此补中益气汤生炒神曲,*芩也。
用药规律;配伍原则
金元医家李东垣在学术上重视人身胃气,倡“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凡饮食劳倦每致脾胃升降失常,形成“谷气下流,阴火上冲”的内伤病证。处方用药力主甘温药充沛元气,风药鼓蕴升阳,寒凉药微泻阴火。
其特点体现在所著《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三书中所冠“升阳”二字十七方中,探析如下。
1、选药广泛 组方精巧
“升阳十七方”系指升阳补气汤、升阳顺气汤、升阳汤、升阳滋血汤、补气升阳和中汤、升阳除湿汤、升阳泻湿汤、升阳散火汤、升阳祛热和血汤、升阳调经汤、调经升阳除湿汤、升阳举经汤、升阳柴胡汤、升阳除湿防风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益胃升阳汤。
组方选药有50味!
药物选用次数为升麻、柴胡11次;
当归、*芪10次;羌活、独活9次;
人参、甘草、苍术8次;白芍7次;
茯苓、神曲6次;
生地、熟地、藁本、*柏、法半夏、桃仁、*芩3次;
蔓荆子、厚朴、知母、葛根、益智仁、*连、红花、生姜、大枣、肉桂次;楮实、细辛、蝎梢、佛耳草、附片、大麦蘖面、猪苓、青皮、柏子、丹皮、石膏、龙胆草、桔梗、秦艽、三棱、连翘1次。
其中使用4次以上者仅16味,占选药50味的3%。
升阳十七方,各方由10味药左右组成,每味药量在1~5钱之间。
体现了东垣用药广、组方精、用量轻、忌伐胃气的用药特点。
、遣方用药 配伍适中
李东垣针对“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提出“唯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
.1 甘温益气,滋养元气
(1)甘温补气药联用:
如升阳顺气汤中用*芪1两,灸甘草6分,人参3分,为全方11味药量的一半;升阳益气汤再加白术构成四药联用,量达4两1钱,亦为全方1味药量的一半余。体现了东垣治疗脾胃虚弱,肺气受邪者,用药“*芪最多,甘草次之,人参又次之”的配伍用药特点。
()甘温佐以养阴:
如升阳举经汤方中既有甘温补气药人参、*芪、白术、甘草,又有养阴益血的当归、白芍,二者之比为.4∶1。功在助阳生阴,补气生血,用于治疗妇人经水不止者。
. 辛温风药,鼓蕴升阳
升麻、柴胡、羌活、独活性温味辛而气薄,东垣称之“风药”。原本治外感疾病,但经东垣临证配伍,具有鼓蕴升阳治疗内伤疾病的作用。
(1)风药助甘温药补气升阳:
相伍特点有二,一是风药量小于补气药,如治疗肺之脾胃虚的升阳益胃汤,方中羌活、独活、柴胡量不及参、术、芪、草的三分之一,旨在欲升先补,调整脾胃;
二是风药量大于补气药,如治疗妇人经水不止的升阳举经汤,方中羌活、独活、柴胡、防风、藁本用量大于参、芪、术、草,取其风药性速,急引药达病所,升提阳气,以达补气摄血疗崩之功。
()风药合甘寒药升阳不燥:
如治气虚肢麻的补气升阳和中汤中,补血养阴的当归、白芍用量大于升麻、柴胡、防风药量,使风药升阳而不致温燥耗阴。
(3)风药伍燥湿药升阳胜湿:
一为风药量小于除湿药量,如治疗肠僻下血的升阳除湿防风汤,方中防风是苍术、茯苓量的二十分之一,体现了除湿为主,升阳为辅的治疗原则;
二为风药与除湿药量相等,如升阳除湿汤方中羌活、防风、升麻、柴胡与苍术、猪苓、泽泻、法半夏用量相等。具有“自下而上引而去之”协同作用,专治脾虚肠鸣泄泻;
三为风药量大于除湿药,用于治疗妇人月事不调。
.3 佐用苦寒,微泻阴火
东垣所论阴火,概指人体内伤引起的一切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
升阳十七方针对不同阴火病机,将风药与寒凉药相伍以发挥治疗作用。
(1)单纯风药散火:
如治疗脾胃阳气受损的诸脏火郁证的升阳散火汤,采用柴胡发少阳之火,升麻、葛根发阳明之火,羌活发太阳之火,独活发少阴之火,共达诸风药上行,发越郁热之效。
()苦寒直折泻火:
若阴火太甚,当苦寒直折泻火。如升阳调经汤中用龙胆草泻肝胆火,*连泻心火,*芩泻肺火,知母泻胃火,五药合用直泻火*,临床用于治疗瘰疬证。
(3)甘温苦寒潜降阴火:
如治脾虚火升的补脾胃泻火升阳汤,方中人参、*芪、甘草是*芩、*连量的二倍,旨在甘温补气为主利于潜降阴火,苦寒清热为辅利于升发阳气,体现了东垣对立统一用药规律。
(4)甘苦合化泻火:
如治疗火热内盛所致目疾内障的升阳柴胡汤,用当归、白芍养阴为主,合知母微泻阴火,共奏甘苦合化,清泻阴火之作用。
3、讲究服法护理
升阳十七方中有15方采用粗未3~5钱,加水~3盏煎至一盏,去渣后热服,旨在顾护人体胃气。
由于风药多辛温、耗气、燥热伤阴,故主张“病去勿再服。”
同时忌酒与生冷,防助火损元气。
饮食上宜淡味温食,助其阳气。
亦可小劳蠕动使胃中药物得以转运升发,促进机体康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温馨提示
你是否正在因为以下问题而烦恼:
脸上长斑;
肤色暗沉;
皮肤松弛;
法令纹明显;
细纹、眼纹滋生;
胶原蛋白流失;
肌肤步入初老期;
身材开始走样;
……
别担心
36节*帝内经课程
教你抗衰美颜,
瘦身美体,
逆龄回春!
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