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猪苓、泽泻、茯苓、桂枝、白术)
论述太阳腑证中五苓散证的证治。因为膀胱是寒水之气,所以太阳病里寒水证比较多。《内经》曰:“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说明太阳是本寒标热之经。
这一条文,要分两段来理解。发汗太过就会“胃中干”,胃是水谷之海,津液干涸,阳气有余,就会“烦躁,不得眠”。
胃里津液一干涸,就求于外,就要喝水来滋润胃燥。如果此时大量喝水,喝水比较急,就容易诱发水停。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就是水到了胃,胃燥缓解,胃气调和,这个病就好了,实际上就是“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胃燥较轻,能够化生津液,可以通过这种补水法来治疗,不必用药。胃燥较重,通常补水也不能自愈,要考虑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治疗。
脉浮,微热,说明表不解。太阳之表叫太阳经证,由于经表证不解,加之大汗,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会出现消渴。
什么是消渴?渴欲饮水,饮后小便不利,形成蓄水,就是膀胱里停水了。膀胱停水,津液不能输布,就会口渴,出现消渴。
五苓散证被称为假白虎汤证。白虎汤可见烦渴,口渴,阳明气分大热所致。五苓散证是膀胱蓄水所致,辨证点在小便不利,与白虎汤证不同。
胃燥,在阳明胃,在中焦;五苓散证的病位在太阳膀胱,在下焦。
五苓散证就是太阳的表里证,或者说是太阳的经腑证,外有太阳经证,内有膀胱气化不利的腑证,治疗当发汗利小便。
白饮和服,就是用白米汤把药调好,一天服用三次,多和温热的水,汗出就好了。
五苓散不仅可以发汗,通皮毛腠理;又可以利尿通下窍。可以外散表邪,内通水气。如果没有表证,只有小便不利的蓄水证,五苓散也可以用。
五苓散可以调人体阴阳气水,水和气是阴阳平衡的物质基础。五苓散利小便,实际上就是利三焦,也利肺气,因此也不能被膀胱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