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在沁源沁源县
TUhjnbcbe - 2023/5/30 22:02:00

作者杨庆昌

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响,日本侵略*大举进攻中国,侵占了华北大部分土地,以及江苏、湖北、广东部分地区。年冬,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战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日本侵略*经过16个月的战略进攻,已经到绥远的包头,山西的风陵渡,河南的开封、信阳,安徽的合肥,湖南的岳阳,以及芜湖、杭州一线,并控制了珠江口、长江下游沿岸,控制了华北、华中主要铁路沿线经济发达地区。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坚持团结抗战,随着战线延长,战争消耗增大,日*伤亡45万,*费开支达百亿日元。日本兵力不足士气低落的根本弱点暴露无遗。中国共产*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大量牵制了日*的兵力,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形成了对日*夹击的战略态势,打破了日*“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日*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的抗日力量远未达到对日战略反攻的程度。从此,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面对战争长期化的形势,日本帝国主义对战略策略和兵力部署作出重大调整,停止了正面战场对国民**队的进攻,将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敌后战场的八路*、新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国民**府和*队,以诱降为主,*事打击为辅。在日本的*治诱降下,国民*统治集团内部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于年12月逃离重庆,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成立伪中央*府。

年1月,国民*在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共方针。国民*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浪潮。国民**队在湖南平江、河南确山、陕北,多次挑起反共摩擦事件,袭击杀害人民抗日力量。国民**府停发了八路*的*饷,断绝了对八路*的一切供应。同年12月,山西阎锡山也遥相呼应,发动了“十二月事变”,杀害了山西临汾、蒲县县长及八路*多伤病员,命令旧*攻击新*,断绝了对山西新*的一切供给,以此逼迫新*就范。在晋南、晋西北的新*在旧*攻击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决死一纵队在薄一波的直接领导下,预先有准备,不仅没有损失,而且得到了一次检验和锻炼。从此决死队正式加入了八路*的战斗序列。决死一纵队与决死二纵队、二一二旅、*卫二0九旅各一部合编为二十五、三十八、四十二、五十七、五十九5个大团,另三个营共一万三千人的决死一纵队。薄一波任纵队司令员兼*委又兼任山西行*公署主任。部队大部驻在沁源地区,纵队部驻在沁源阎寨。

年初,八路*总部决定:决死一纵队兼太岳*区,后又整编为太岳纵队决死队第一旅兼太岳一分区,辖二十五、三十八、五十七、五十九4个团。并指挥洪赵支队。调三八六旅参谋长老红*李聚奎先任纵队副司令员后任决一旅旅长、*委周仲英、参谋长李成芳(红*)、*治部主任刘有光。日*从年到年,反复多次对太岳抗日根据地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策,使根据地人民尤其太岳腹心地区沁源人民,房屋大部烧毁,粮食抢光,生活极度困难。年冬,日*占据了沁源县城,竖起了“山岳剿共试验区”的牌子,在县城和敌补给沿线筑碉堡扎据点,企图将我根据地变成他的“治安区”。我*民奋起反击,我主力部队一部转入外线伺机歼敌,一部同沁源县委组成“围困日*指挥部”,动员城关内外及日*补给线两侧10里内千家万户群众转移出去,埋好粮食,填死水井,空室清野,全县无一个村“维持”敌人,无一人当汉奸。致日*于“无人民的世界”之中。我决一旅部队和民兵组织了许多大小不同的战斗分队,广泛开展了麻雀战,地雷战,伏击战,夜袭据点,破坏交通,轮番战斗。使敌补给线时常中断,几乎喝不上水,吃不到饭,有时啃马骨,嚼麦粒,晚上遭我*民不断袭击睡不好觉。日伪*士兵曾在城西石头上写下了哀鸣的诗句:“忘虎深山虎不在,大城大乡无人烟”。我*民齐心协力,经过两年半艰苦奋勇作战,多个日日夜夜,大小战斗多次,毙伤日*4余人,使日*惶惶不可终日。最后于年4月11日丢盔卸甲,狼狈逃出沁源。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全县人民机智勇敢流血牺牲,创造了围困战的伟大胜利。延安中国共产*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了《向沁源*民致敬》的社论:“沁源县八万民众的对敌斗争,放出万丈光芒的异彩”。“八万人口的沁源,成了敌寇坚甲利兵所攻不下的堡垒,成了太岳的金城汤池”。“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年日寇占领沁源县城后,我决死一纵队改编为决死一旅兼太岳一分区。旅部由沁源阎寨转移到沁源西部的安泽县贾寨村,二十五团转移到沁源南峪和安泽唐城地区,三十八团转移到沁源柏子村、兴居村地区,五十九团转移到紫红村地区。洪赵支队转移到沁源县西部山区紧靠同蒲路的地区。平遥、灵石、介休、赵城、霍县、洪洞等几个县的人民*府,也都转移到沁源西北部地区。岳北根据地缩小,日*每年反复扫荡,年到年天气干旱遭灾,*民生活极度困难,部队吃粮减到每日一斤小米,有的只有12两,每天只能喝两次稀饭。在这个极度困难的时期,我决死一纵队,在*的领导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克服了困难度过了难关,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我决死一纵队,一进入太岳区,就十分注意根据地建设,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权,扩大武装力量,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小后方。“十二月事变”后,他及时指出:“一切准备自力更生”,“一切要做到自力更生”。在这极度困难时期,部队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一、开荒种粮种菜,力求自给二十五团在雷云天*委带领下在安泽县南三交、交口河地区开荒种粮、养猪、种菜。三十八团*委胡荣贵带领部队在沁源县灵空山开荒中粮、种菜,有时打山猪改善部队生活,采药材出售补助伙食费。五十九团在紫红村地区开荒种粮种菜。机关和直属分队,都在得到群众允许的山坡开荒种粮。部队将破坏、白晋铁路的铁轨运回到根据地,战士们将它打造头用来开荒。部队充满革命的乐观精神,一面劳动,一面唱着自己编的歌曲:“开荒有个大难关,难关就在前几天,腰又痛腿又酸,两手打泡血连连,身上出汗湿衣衫,只要过了前几天胜利在眼前。”开始每人每天开荒平均只一两分地,一周以后有的战士一天能开荒一亩以上。秋后得到了丰收,有的连队粮食自给半年以上,少的也在三个月以上。有的连队蔬菜肉食全部自给。我们部队用实际行动相应了*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生产,一面学习(整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了困难,减轻了人员负担。同时增强了部队的劳动观念,改善了官兵关系,增强了纪律性,改善了*民关系,促进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和精神力量。

二、开办小工厂,解决部队作战装备之急需

1、韩洪村风圣炉的炸弹厂

“风圣炉“顾名思义,这里地下有丰富的铁矿砂,附近的煤矿可以炼焦炭,自古就有炼铁、翻砂、铸具的传统。过去主要供应当地群众铁锅、铁鏊、农具。改作炸弹、地雷需要一个过程。我纵队调来厂长,负责**工作,后来又请来懂炼铁的工人和部队抽出的二三十名战士,开始了炼铁翻砂,制作手榴弹、地雷。起初并不顺利,处于摸索阶段。不久请来郭道村人任正同志,他是抗日战争前毕业于山西大学采矿系,有冶炼的知识,任副厂长负责技术指导,使冶炼翻砂进入正常。又反复研究出土法炸药。以前阎锡山供应的手榴弹是圆柱形状体很笨重,投掷不远,爆炸后弹片少威力小。经过多次研究,制成椭圆形类似甜瓜,翻砂成经纬线条的弹体,爆炸后碎片增多,杀伤力增大,效果很好。每月生产上万枚,保障了部队作战的需要。后来又研制出地雷,每月也能生产上万颗,增加了反扫荡的武器。这个工厂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任正同志多次受到太岳行署和纵队的表彰,他已经逝世多年了。值得我们后人纪念。

2、定阳村的修械所,人称定阳兵工厂

工人主要招收太原兵工厂退下来到沁源、沁县的技术工人。材料主要依靠我部队破袭白晋铁路的铁轨。改制铁锹、铁镐、刺刀等器材。用木材改制枪托,修理损坏枪支等。战时子弹消耗很多,阎锡山断绝供应后,我们要求部队作战时,尽可能捡回弹壳,重新装药、安置底火再发给部队使用,克服没有供给来源的困难。后来又研制出“掘把子”——手枪筒与握把扳机处可以分离开,枪筒内装填一发子弹再合拢到一起,尔后搂火打出去。人们称它“独角牛”,这也增添了杀敌武器,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3、留神峪的皮革厂

留神峪是沁源有名的煤矿区。为了反扫荡纵队生产科的大部分物资,就存放在煤窑里。生产科就住在山上的干炭脑的小庄上,存取看管物资也方便。年,二十五团二连指导员苏常同志,战斗负重伤锯掉一条腿,调后方负责组建开办皮革厂,不久生产出皮腰带、子弹带、皮挂包、皮鞍具、皮褥子、皮大衣等。除供应部队需要外,还向市场出售一部分,做到了*民两利。

4、琵琶园的毛巾厂

沁源县琵琶园村,有一位中年妇女叫刘翠英。据说抗战前,曾在外地毛巾厂工作过,她有织毛巾的技术,又不愿意离开她的家乡。为了发挥她的一技之长,我们允许她在村里带几个徒弟,开办毛巾厂。旅生产科将收购的棉纱运给她,织成毛巾后,大部分供应部队,一部分由生产科所属的合作社销售供应市场。当地群众管毛巾叫“羊肚子手巾”。无论男女老幼,能有一条毛巾用处可多了,用不同的样式扎在头上是装饰品,可以遮凉、御寒、洗脸、擦汗很是惬意的了。

5、刘家沟的肥皂厂根据地*民,受日寇和国民*的封锁,缺医更少药品来源。卫生部便在沁源刘家沟开设了制药厂,利用当地野生药材,制作了几十种药材供应*民。记得制出的药品有“疟疾丸”、“十滴水”(止痛止吐药)、“疥疮膏”等。当时*民中生疥疮、疟疾的人数不少。有了这些药品能解决许多人的痛苦。*民皆大欢喜。6、韩家沟的家属工厂年,抗日战争接近胜利之际,干部家属逐渐来队,干部在当地结婚的逐渐增多。旅*治部考虑到需要将家属组织起来,一方面搞些生产解决生活问题,一方面学习文化、*治,培养人才,为胜利后建设国家准备干部。于是由救济粮中拨出余斤小米,作为开办费。并调来郭显周同志任校长兼厂长,并配备了会计、采购、司务长、炊事员等管理人员。买了几台手摇纺线机和木制织布机。每天规定除劳动纺线、织布外,还要读报学时事、*治和文化。纺出的棉线和布交旅生产合作社出售,再换回棉花再生产。这个办法解决了家属的吃住生活问题,又使干部安心战斗和工作。起初家属几十人发展到上百人,学校又从韩家沟搬到郭道镇附近的兴稍村。年发展到多人,这时调乔原放来任*委。直到我*打到中原,淮海战役后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第二野战*女子大学,刘伯承司令员兼校长。这部分同志有的就成了女大第四分校的前身和成员。7、下庄的被服厂靠近沁源的安泽县贾寨是决一旅兼太岳一分区司令部,五里远的上庄是供给部,五里路的下庄年成立了被服厂。调来张高林同志任厂长,甄玉杰同志任技术指导。动员了一些缝纫工人,收集十几台型号不一的缝纫机开始了生产。棉花棉布设法从敌占区采购运输回来。由于缝纫机少,又型号杂,配件困难,生产有限。部队战士每年有一套棉衣、两套单衣、一套衬衣,几万套衣服很难按时发放。好在我们的部队觉悟高,能体会到供给的困难,没有怨言。各县游击队和部分后方人员,一律发给便衣布,各单位设法解决。部队的鞋袜每人每年要七八双,主要依靠根据地的妇女一针一线来缝制。我们只供应一些棉布和蔴绳或蔴皮,有时补助一点钱也很有限。根据地人民群众觉悟很高,热爱子弟兵,无偿对部队的服务,是很难以计算的。

三、大力发展生产经营,补充部队经费不足,活跃根据地经济,广开财源战胜困难

生产运动的伟大成绩是多方面的,在纵队(旅)供给部长闫指征同志的具体组织领导下,到年,已建成手榴弹厂、修械所、皮革厂、被服厂等*工工厂。为部队的服装供给,武器装备的补充、修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经营上,早在年初,纵队供给部就增设编制了生产科,专门负责领导管理生产单位。调张松林、周肈修分任正副科长。在沁源县城关开设了合作总社,对外称《沁华商店》,在洪林村、韩洪村、留神峪开设了分社,经营各种作坊和日用品。在平遥、赵城、洪洞,白晋路东的游击区开设的几个采购站,也归生产科来领导。年日寇占领沁源城后,生产科转移到韩洪附近的干炭脑。此时韩洪村以西地区,成了岳北根据地的*治、经济中心。平、介、灵、霍、洪、赵几个抗日县*府,都转移到这一地区开展工作。中共晋西南工委也转移到这里开展工作。太岳区的经贸部门也有一部分在这一地区开展工作。那时沁源县城的日*,被我*民围困的寸步难行,这一地区比较安定。25团先在沁源柏木,安泽唐城、义宁开办合作社和粉坊、油坊,对外称《永生商行》;38团也开办了合作社和油坊,对外称《复兴永》;59团先在沁源侯壁、作坪开办粉坊;洪赵支队的合作社称《洪兴号》;纵队(旅)司令部开办的饴糖坊和合作社称《红光商店》;纵队(旅)生产科开办的药房、作坊、肥皂厂等,也都转移韩洪村附近地区。每年1、4、7日在柏子村,2、5、8日在韩洪村,3、6、9日在李城村赶集。群众生产的粮菜出售,*民日用品购买销售,互通有无非常热闹。群众称韩洪是部队的后勤供给基地。在*民中影响比较深刻的单位分述如下:1、治病救人的“沁华药房”沁源、安泽在战前,私人开设的药房,本来屈指可数,经过几次日寇“扫荡“,“三光*策”的摧残,年日寇又占据沁源、安泽县城,私人药房实难再开了。根据地人民,一年几次反“扫荡”,钻山沟“沁华药房”,并抽纵队部医生郭代儒坐堂(看病)。群众来看病者络绎不绝。对中医平时就有研究的周肈修副科长,也给群众看病开处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所以“沁华药房”当时很有名气。2、一口铁锅的“沁华肥皂厂”说起肥皂,沁源、安泽在抗战前,本无此工厂。集镇上虽有卖肥皂的,大多是舶来品,当地群众叫它是“洋碱”,贫苦农民是买不起的。偶有婚嫁,买一块香皂,使用一下“洋胰子”就很不简单了。至于制作肥皂,那时候困难之多,是现代人难以想象得到的。“沁华肥皂厂”成立于年,日寇占领沁源城后,转移到上舍村南边一个叫碗窑上的山凹里。这里有陶土、釉土,柴、煤、水不缺,壶关县来的两位工人靠碗窑为生。有几间土房和工棚。那时*民关系好极了,让给我们几间住房和工棚使用,也不提要房租。他们捏碗盆、装窑、点火、出窑,我们看稀奇,也动手帮忙。我们做肥皂,他们也来看,有时也帮忙。真是亲如一家。做肥皂,开始并不简单,除了几间土房子,用生产科拨给的几百元资金,买了一口铁锅、两个大缸。还有“精兵简*”下来五六位战友,老的五六十岁,小的十几岁,有的负过伤,带有残疾。文化程度最高的上过几年小学,认得几个字,什么“物理”、“化学”,究竟怎样做出肥皂来?一窍不通。一无技术,二无什么设备,确是“白手起家”呀!年冬,太岳区货币“上*票”由“冀南票”代替。“上*票”印刷厂停办,纵队决定调印刷厂厂长高道杰到肥皂厂任厂长,他虽上过中学,也没有做过肥皂,但他懂得做肥皂,首先必须了解肥皂的成份和原材料,故托人到敌占区霍县买两本“实用化学”课本,带领大家从头学习研究。通过学习大家才明白,肥皂是化工产品,主要原料是油脂和苛碱性。什么动、植、矿物油,硬、软流动油,当时根据地可以买到牛、羊油(算是硬性油)蓖麻油(软性),白晋线出产,由采购站收购,设法通过封锁线运回来。唯苛碱性(氢氧化钠),敌人封锁严密买不到。只有设法用根据地的土碱加工成苛性碱,才能制皂,因此,必须首先攻克制碱的难关。经过进一步研究实验,将土碱在大铁锅中融化、煮沸,将最好的生石灰加进去,经过高度沸腾,除去土碱中的杂质,沉淀后提取纯碱(苛性碱)。起初没有仪器,完全靠肉眼观察,靠嘴尝试,为了达到碱的高强度,有的同志将舌头都烧麻木,吃饭的无味了,经过许多次熬制试验,自制苛碱性终于成功了。第二步,就是如何将油脂变成肥皂。按比例将牛羊油、蓖麻油在锅中煮沸,尔后将苛碱性溶液,像卤水点豆腐一样徐徐滴入。还是靠嘴来品尝,既不能有油腥味,又不能碱份过大,达到化学上的“中和”才好。靠人的感觉测定,是很难说出准确“度”数。开始做出的肥皂,发出去不久,便退回来了,出了天大笑话!洗不净衣服反而油了,我们只好重新制作。又经过许多次的试验,终于成功了,生产正常了。接着又自己动手,制作了“手摇搅拌机”、“桶式滴碱器”、“冷却箱”、钢丝切皂机“等土机器。刻制了皂模:一面是“沁华肥皂”四个仿宋体大字,一面是“利民工业社出品”字样。经过反复实验,使每斤油脂出皂率由4条(每条约4两),提高到6.8条。还制作了包装箱(每箱条)。同时进一步试制成香皂——“雪山香皂”、“卫生香皂”和牙粉等产品。年以后,我们的产品便成了太岳区的畅销品,部队使用,商号贩卖,都到厂里来办。那几年“沁华肥皂厂”很兴盛。到年秋,已生产出肥皂12万条以上。为了反“扫荡”,几次搬厂,日寇投降后,搬到郭道镇关帝庙上。上*战役后,又搬到屯留县鲍店,直到年交地方*府。就在这辗转搬迁的几年里,还增加了手工卷纸烟,每天产多条,织袜子60多打。人员也增加到四五十人。这些产品的利润,除少部分养活工作人员外,绝大部分都交回部队,作为经费的补充。

3、灵空山的宝贝

灵空山是太岳山系的一支主脉,由西北向东南,伸出无数支脉,像许多手臂一样,怀抱着太岳区抗日根据地的腹地——沁源县、安泽县。太岳山区,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以灵空山为中心的大片森林,生长着油松、桦、栗、杨、槭等树木,几十公里遮天蔽日。由此向西,俯瞰洪(洞)、霍(县)、灵(石)、介(休),居高临下,直逼南同蒲路,是坚持抗日游击战理想的地区。我决死一纵队几次粉碎日寇对太岳区的“扫荡”,大多在这里集、散和出击。灵空山林区,自古就是山西木材的主要产地。在茂密的丛林里,生长着全国闻名的*参、*芪、猪苓、茯苓、茯神、连翘、*芩、柴胡、桔梗等中药材。还生存着山猪、山羊、狼、豹、狐狸、兔子、野鸡等许多走兽飞禽。部队逢年过节,还可以打山猪、山羊改善生活。还有木耳、蘑菇、猴头蕨菜、棠梨、橡子(麻栗果)等土特产品。这里气候温和,水美地肥,发展农副业生产条件十分有利。灵空山的油松,不仅是优质木材,而且还有许多副产品。松脂在枝节和树根中最多,它分泌出的液汁叫松香,易燃烧,经过提炼,即是松节油,再加配料就成为香精,是化工原料。松脂燃烧后的松烟,当地人叫松煤子,是制墨和染料不可缺少的原料。古人说,“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敌人封锁我们,同时他也得不到根据地的这些产品。年,旅*治部总务股长任学恭同志,了解到油松的这些特产,首先组织人员搞松煤子。山东人李永和流落到沁源,会烧煤子,动员他同我们合作,在灵空山办起“永和煤场”。旅*治部组织人员上山,刨出历年砍木材残留下来的松树根子,搭起30米长,1.5米高的蛇形烟道,高处做成小烟筒,低处烧松脂,掌握火候,停火以后,从烟道中刮下烟煤子,打起包来。一包五六十斤,一匹牲口可驮两包。尔后运到游击区的采购站,换回当时根据地不能生产的食盐、火柴等物品。尤其换回油墨、纸张,解决了*治部印发文件、小报的困难。接着不少单位都搞起松煤子来了。当地群众将松脂当柴火使用,我们收购烧煤子,他们也高兴出售。我们又收购大量药材、土特产品,组织出口,换回根据地*民必需的药品、布匹等日用品。这样配合地方贸易部门(当时叫商贸局,不叫商业局)。既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又活跃了根据地市场,改善了*民供给,促进了生产。4、山沟里的第一个洗澡堂战前沁源县,只城关有那么个把澡堂,也只有商人和机关人员光顾,农民是很少有人进澡堂的。日寇占据沁源城关后,柏子村、兴居村这一带,就成了我38团的营地。为了反“扫荡”,*民每年几次翻山沟、宿野林。卫生状况可想而知,不少人生了疥疮等皮肤病。当时人们对疥疮有句顺口溜:“疥是一条龙,先从手上行,腰里缠三遭,腿圪廊扎老营”。生了疥疮,痛痒难忍,睡坐不安,双手抓个不停。重者影响战斗、生产,甚至还会传染。所以老乡说,“不怕疥水水(疥疮的脓、血),就怕疥嘴嘴(身上的虱子)”。这种病只要能洗洗澡,勤换干净衣服,再涂点药,很快就可痊愈。年秋,38团决定在下兴居村开办澡堂。抽出胡保全等几个同志,租用了几间民房。那时根据地没有水泥,只能用石灰、青砖砌成澡池和烧水的锅灶,很快开张了,澡堂不仅供部队使用,群众也可花几分钱洗个热水澡,这样治疥疮就容易多了。*民皆大欢喜。

5、独家照相馆

派在平遥县游击区采购站的王廷鑑(沁源交口人),认识了当地照相馆的一位师傅,叫宋执夫,经动员愿参加我*合作社。并把一架老式照相机也带来根据地,在沁源郭道开了一间照相馆。从平遥敌占区通过关系不断买来照相底板和洗相材料。那个照相机,不能自动开关,镜头上盖个圆盖,照相时用手取下,马上再盖上,才能感光显像。底板是玻璃片,洗相时脸部涂红色。凡第一次照相的人,都觉得奇怪!但它在太岳一分区范围内是独家生意。集体合照、战友留念、结婚喜照、全家来个团圆照,很是满意的事了。除馆内开支外,每年还能为部队交一笔利润。宋执夫同志后来入了*,随*南下,进*云南后,曾任大理州纺织品公司经理。现在已经作古了,他为建*、建国尽了自己的所能。

6、广开财源战胜困难

抗日战争时期,是根据地极度困难的时期。部队相应*中央号召,实现了“精兵简*”,口粮要靠“自己动手”,自给部分,为了救济因旱灾逃来根据地的难民,每天还要在标准内节约二两。为了补救部队经费的不足,在开展生产经营方面,真是百计千方,古今罕见。除前述生产项目外,还有:打烧饼,卖羊汤。38团有一位同志叫王喜成,是山西榆次人,会做饭。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他在沁源柏子,生个炉子,打烧饼,卖羊汤,赚点微薄的钱,改善部队生活。真正做到了毛泽东同志所讲的“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这位同志和我们一道,渡*河、跨长江、进*西南,胜利后,告老还乡了,至今让我们深深思念。

赶牲口赚脚钱。纵队、团机关,利用战斗间隙,抽出骡马有的四五匹,有的一两匹。起早摸黑,冰天雪地。给贸易公司运物资,赚脚钱。为部队改善生活。记得饲养员王兴有同志战斗中负伤,只一只臂了,用一只手和牙齿捆绑驮子。那种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的精神,值得永远学习。开水磨,磨石粉。沁县后沟,有一位叫杜二的老汉,有一手会搞水磨的本领。我们发动他在沁县漫水村,在日寇占领二沁大道前后两次开磨坊,为根据地*民吃面粉提供方便。

7、动员干部战士厉行节约向合作社入股子

年初,八路*总部发出了腾(代远代参谋长)、杨(立三副参谋长)方案。提倡“先公后私”、“公私两利”、“多劳多得”,对劳动生产所得实行“二八分红”,即个人得两成,八成交公,同时提倡节约,奖励节约,凡供给标准范围内节约的被服,有的同志节省一双鞋、一双袜、一条毛巾,可以作价归己。投资合作社,并按利润分红。薄一波同志指出,“投资一元,五毛均可”。到年底,全旅干战投资者达千余人,达数千元,为创办合作社增砖添瓦。

日本投降后,我*作战频繁,直到年部队横渡*河打到中原,才将干战入股本利归还。落实了“腾杨方案”的诺言。

综合上述种种生产经营方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艰苦奋斗,辛勤耕耘”,“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真正做到了邓小平*委讲的“努力生产,渡过难关,迎接胜利”。巩固扩大了太岳根据地,发展壮大了我们的部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接着,我们这支部队在陈赓大将指挥下,参加了伟大的自卫和解放战争,首战上*,西出吕梁,横扫晋南,强渡*河,逐鹿中原,淮海决战,跨过长江,解放南昌、广州,粤桂边大迂回、大追歼,直至进*西南,全国胜利后,驻守边疆云南。

在那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的年代,在为这支部队的生存、发展、壮大而奋斗在生产经营战线上的同志们,也得到了锻炼培养,成为建*、建国的一部分组织管理经济工作的骨干。

今天,当我们这些两鬓斑白、还健在的老同志,回忆往事时,无不深切的感到:*队来之不易,胜利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绝不能忘记,我们的*队来自人民,出自太岳山沟,与人民群众同吃一锅饭,同点一灯油,吃小米、炒面、山药蛋的年代!当前,正值我们在习近平*委主席兴*、强*的目标下,建设一支听*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队新阶段,那种英勇顽强,坚忍不拔;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光荣革命传统,永远需要发扬光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在沁源沁源县